摘 要:探究教学是科学课程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总目标的重要方式,问题切入是探究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技能。恰到好处的问题切入,能起到激趣、设疑、引思、争辩的效果。为提升探究教学的实施效果,探讨问题切入的六大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切入;实施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无论是在认知领域还是情感领域,我们都需要对问题的切入进行精心的设计。然而,问题切入是一项需要考量学生、教材和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重要教学技能,绝不是轻易就能做得好的,是一门很有实践意义的学问。下面,我们从科学课堂的实践层面,探讨探究教学中问题切入的实施策略。
一、引起争议,激活学生思维
在进行系统的科学学习之前,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已经产生了朴实的个人感受和理解。他们从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从过往的生活经历中,以及从其他方面的经验或常识涉猎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初步想法,我们称之为前概念。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分析,寻找和筛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前概念,以此设计教学问题,有利于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探究教学中围绕矛盾争议点展开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后续引发学生主动思辨、验证和论证争议问题非常有价值。
例如,热开水上部所弥漫的“烟雾”是孩子们生活中常会看到自然现象,但现实状况是大多数小学生包括许多大人都认为它是水蒸气——这是许多人心目中普遍存在的错误的前概念。在三年级涉及水和水蒸气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孩子们前期对水和水蒸气的认识,充分考虑孩子们对“烟雾”存在错误前概念的学情,巧妙地切入问题:“大家觉得这些烟雾是水还是水蒸气?”“如果你们认为这些能看得见的烟雾是水蒸气,那岂不是和前面学过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的结论自相矛盾吗?”等等。通过有效的问题切入使学生形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冲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引发猜想,鼓励合理假设
在探究教学中,连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展开猜想。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猜想,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前生活经验,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符合逻辑和有针对性的假设,甚至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说明假设的依据都具有普适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学习内容,就科学现象切入诸如“对于该现象,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引发学生对现象展开猜想。在猜想过程中,学生为了解释可能的原因,还会进一步尝试用所知道的事实经验或者前概念,按照自己的思考角度去提出猜想和陈述作出相关假设的观点。这时教师可通过切入“为什么你这样认为?”“作出这个假设的理由是什么?”“你的猜想有根据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交流,形成本课的探究主线,并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促使学生注意到要通过科学探究、运用事实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这样的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明确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契合过程,形成探究逻辑
在日常的科学探究课堂上,某些老师会选择先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凭空设计探究验证方案,然后再呈现探究材料,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实验操作步骤做实验验证——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作为探究问题的思考背景和条件,而直接设计所谓的实验方案是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且缺乏探究逻辑的,十分低效。其次,教师这样的教学操作,也容易造成学生前期设计的验证方案与提供材料后的实际验证过程不一致,大大损耗了设计探究方案的价值。
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按照一定的合理的探究逻辑展开的。在形成探究逻辑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探究目标、探究任务和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切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探究材料设计验证方案,完成探究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如在粤教科技版教材五年级“平直的桥梁”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达成活动1的学习目标: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桥承重能力。这时候,教师切入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能够提高桥的承重能力。但是这样的桥面能不能让车辆平稳地通行?”“我们在建桥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承重能力,还要考虑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搭建除了关注承重结构,也需要考虑便于车辆通行的实际需求,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活动2“桥梁的作用”的探究学习中去。本课问题的有效切入,让整个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探究过程没有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生硬感。
四、点拨启思,,指向科学解释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以下情形:某些学生只是凭感觉提出观点而没有事实证据,某些学生会通过声量去掩盖别人的意见,还有某些学生会重复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学生在形成解释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原有的信念或想法而非观测的事实来解释事物和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没真正意识到科学解释的重要性,还和学生相对固化的前概念有关。邓巴(Dunbar)的脑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验结果和人们原有认知,即前概念一致时,学习过程会比较顺畅地发生;而当现实的结果与人们原有前概念不一致时,脑中会抑制这些新信息进入,学习过程较难有效进行。可见,要真正理解一个科学概念,绝不是复制粘贴、简单记忆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因应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认知过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我们切入的问题要有益于启发学生思考和指向学生的科学解释,是由脑科学的认知规律决定的,是探究教学的“基因”决定的。科学解释,这是指借助于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点拨启思,切入指向科学解释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获得真实探究体验的“钥匙”。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切入诸如“你的理由是什么呢?”“你的看法有依据吗?”“你们是根据什么证据做出这样的判断的?”等问题,鼓励学生凭事实说话,以真理服人,用证据和邏辑解释问题。教师要运用有效的点拨、质疑,帮助学生形成有思维含量的科学解释,最终构建科学概念。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问题切入策略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