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花鼓灯是安徽淮河流域地方特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幼儿舞蹈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创编教材中,对打造学生舞蹈基本功有着深远的意义。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的创编,并在舞蹈教学中采取花鼓灯特有的舞蹈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与配合。
[关 键 词] 花鼓灯元素;幼儿舞蹈;创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42-02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三大基本技能(“弹唱、环创、舞蹈”)之一。花鼓灯是安徽淮河流域地方特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因此,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每一位幼儿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幼儿舞蹈是幼儿表演自己生活的舞蹈,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接受理解,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舞蹈的形象性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舞蹈是用人体形象进行表达,舞蹈创编者通过表演者的人体动作姿态和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形成丰富生动的、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态形象,来表达创编者的认识和体验。舞蹈观众通过这些形象来感知和理解创造者与表演者的心声。舞蹈艺术的这一形象性特征正好适应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形象特征。因此,舞蹈较容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舞蹈的情感性可以激发孩子的爱美之心
舞蹈活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无论是舞蹈创造、舞蹈表演还是舞蹈欣赏,都离不开“情”和“美”。舞蹈动作能直接、鲜明、生动地显示和表现人的丰富、细腻、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动中有情,,情中有动,使舞蹈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幼儿期又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极易受舞蹈美的感染,受舞蹈情的感染,与舞蹈互动沟通。幼儿常常会受某个舞蹈作品感染而动情,继而激发兴趣;也常会因为动情、有趣而去表演,去创造、欣赏自己的舞蹈。因此,情感是联结与沟通幼儿与舞蹈之间的桥梁。
(三)舞蹈的愉悦性可以激发孩子快乐好动的天性
舞蹈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尤其幼儿在活动中发散着旺盛的精力,体验并表达着各种情绪,表现着自己的想象、创造才能,体验着成功和与人交往而带来的快乐。舞蹈的愉悦性符合幼儿快乐好动的天性。
二、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的策略
安徽花鼓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地方特色,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作“东方芭蕾”。安徽省怀远师范学校作为花鼓灯艺术培训基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将花鼓灯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材和立意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关键
选材和立意关乎作品是否能成功,是否有生命力,但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要体现幼儿舞蹈作品的儿童性、情趣性和教育性,必须要紧扣幼儿的身心特点:思维特点——形象具体;情绪特点——好奇心强;思考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具有直观性、受启发性。编创者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认识世界,用“童心”去为舞蹈选材、编材,才能迸发幼儿舞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借助道具展现创编效果
创编舞蹈时借助花鼓灯中女生“小兰花”道具(如扇子)融入创编中,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手上的动作就以花鼓灯道具中的扇子、手巾、手花为主,充分提升舞蹈效果。
(三)全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花鼓灯中扇子的拿法以简单能学会为主,给幼儿准备小扇子以方便幼儿的小手。拿扇的手法:有虎口夹扇、全把握扇、三指捏扇双提角。这三种拿扇方法比较简便,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很好配合脚下的步伐以及扇花的使用。例如我们用虎口夹扇或者全把握扇,做出的扇花为碎抖扇,脚下结合幼儿舞蹈的小碎步。这个动作可以用于幼儿舞蹈开头的队形,以及中间部分换对形的动作。在抖扇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舞蹈增添色彩,我们可以把抖扇分成几个方向。例如第一排的小朋友跪坐在地板上,扇子就在胸前抖动,第二排的小朋友可以跪蹲,扇子的方向在下巴的位置抖动。最后一排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扇子举过头顶。这样扇子就有了高低的变化,在编创的空间感方面也有了亮点。
三、幼儿舞蹈教学寓教于乐的方法
(一)游戏法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处于3~6岁年龄,对幼儿舞蹈的学习在思维特征方面有早期的信号功能以及泛灵论,他们会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同时幼儿也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在画画时,他們会把太阳和月亮各画一张笑脸,来表示它们此时的心情。在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性后,我把花鼓灯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说给他们听,这就是“游戏法”教学。
(二)故事法
这样将花鼓灯故事融入教学,幼儿就会对花鼓灯产生兴趣。传说古时候在荆山的岩洞内藏有一条巨大的蛇形水怪——蛟。它每年惊蛰之后跑到山下的村庄吞吃人畜。为了捉住它,在农历三月廿八这一天,荆山附近的男女老少敲着铜盆、瓦罐,从四面八方奔上山去,那水怪被满山遍野的锣鼓声惊动了,跑出来后被庚辰捉住并锁在了涂山上。为了纪念这一天,一年一度的“惊蛟会”就变成了“花鼓灯会”。幼儿在故事中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花鼓灯的产生背景。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浅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