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腊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本文字数:2634
[摘 要] 德育在中职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述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受到的挑战;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走进网络,走近学生;更新理念,创新模式;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家园合作,德育合力四个角度,浅谈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应对挑战的策略。[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德育;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04-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元,对中职德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挑战,提高中职德育的产出效益,是当前中职德育的重点课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受到的挑战
(一)干扰因素较多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自由获取德育知识或者其他方面的信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为学生传道,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可以轻松、随时、高效地接触“道”,了解“道”,认识“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德育中的“话语权”受到很大的挑战,教学空间在客观上被极大压缩。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话才出口,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举一反三”。中职学生记忆力良好,反应速度快,思维活跃,在德育中,学生因个人对德育知识的误差理解和片面认知,容易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德育内容发生冲突,而引导学生“放弃自我”,重新学习和接受正确的德育知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速成。信息化背景下滚滚而来的海量信息,使得学生的德育知识结构塑造得较为复杂。网络上充斥着的消极思想,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往往被别有用心者施以华丽的外包装,并以极少的案例加以“证实”,这对涉世未深且缺乏认知能力的中职学生而言,有着极为强大的观念冲击力,许多学生在接触网络中逐渐扭曲了价值取向,以丑为美,以假为真,而学生却浑然不知。被消极思想侵蚀,日积月累,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社会关注度高
教育始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伟大事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因各种内外部消极因素的共同作用,德育成为“被关注”的重要对象。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随着网络消极思想的冲击,逐渐变味,逐渐失真,逐渐变得不伦不类。德育的“被关注”,这样的关注实际上弊端甚大。“人无完人”,我们教师难免会在教学工作中出错,难免会有不适宜的行为和举止。但是,瑕不掩瑜,不能以点概面,甚至是无中生有,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借助网络渠道被无限制地放大,进而对教师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让教师承担巨大的身心压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都希望在安全、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开展学习与工作,倘若因为“被关注”而变得战战兢兢、畏首畏尾,在课堂中又如何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工作?如何与学生开诚布公地交流?动辄得咎,且是在不明真相、不分场合、不顾整体的情况下断章取义,颠倒黑白,这对我们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应对策略分析
(一)走进网络,走近学生
在信息化时代,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与网络世界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成长中的一天、生活中的一天、学习中的一天,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类型、款式的移动终端设备,均在与网络世界发生交互关系。校园内,树荫下,公共汽车上,在任何地方,学生大多埋着头玩手机,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头一族”。信息化时代,,网络世界与学生的关联性已然不可改变,因此,作为教育者,不能以“堵”的方式隔离学生与网络世界的关联,这在客观上无法实现,也不应片面引导学生远离网络,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人师者,当为学生先。信息化时代,网络并非洪水猛兽,我们教师应积极地走进网络世界,拓展观察视角,增强感知体验。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教师应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了解网络思潮,全方位体验网络世界中的多元文化和时尚元素。与此同时,我们教师需要走近学生,一方面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成为朋友,做到和学生平等相处,“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走近学生,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获悉学生的心理动态,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走进网络,走近学生,知己知彼,保障师生之间信息的对称性。这样一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抵制消极思想,远离网络上的消极事物。走进网络和走近学生,是信息化时代中职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不应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地以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德育工作。
(二)更新理念,创新模式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决定教育效果。理念主导行为,更新德育理念,是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的重中之重。创新德育模式,应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双向并举的新型模式。如何更新中职德育理念?如何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其一,秉承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精神,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发生高频互动,围绕德育主题深入开展辩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学习活动中。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占据课堂的中心,不应以“输出”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我们教师应学会适当的沉默、及时的后退,鼓励学生质疑、讨论,畅所欲言,驱动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这样的德育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的挑战与应对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