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锦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535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个体全面发展对应个人素质提升、创业就业以及实操技能方面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应紧密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对受教育个体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受教育个体学生易受网络负面信息、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成长环境因素以及现实制度因素的影响,这对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全方位教育,以及重视实习环节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有效措施。[关 键 词] 全面发展;影响因素;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155-03
学生个体教育成长会经历小学时期、中学时期以及大学时期,这些对于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以及为什么培养学生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丰富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然而,现实中的很多因素不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审视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便改进教育培养措施。
一、影响个体全面发展因素
(一)个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活跃,其在网络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加之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普及速度较快,如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介广泛地应用,使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特别是负面思潮的影响;学生自身容易模仿其他个体的思想行为,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会起到负面作用。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造成他们的判断力下降,特别是负面新闻使他们不经思索便在网络媒介中评价传播。
网络世界同样容易引发学生对社会的不和谐态度,高职学生在网络中消耗大量时间会使其对同班级同学以及同宿舍同学较为陌生;这些现象表明传统的政治说教形式的教育效果在逐渐降低。此外,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受教育个体在网络中接收到的碎片信息较多,系统信息较少,这些容易使大脑中枢持续兴奋,肾上腺激素上升、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免疫机能下降、各类疾病增多,长期下去会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文化基础薄弱
部分学生因其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低,自觉性较差,容易导致其被群体边缘化,三年中学时光在孤立环境中度过,心理受到挫折。当他们进入高等院校后,更不愿意主动融入集体,会寻找其他途径如沉迷网络来获取心理安慰。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制定集体规则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相当数量的学生个体不容易接受其规则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父母希望其能够学习掌握一门技术,但这却违背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生在自身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使其在校学习兴趣较低。
学生个体在高等院校中由于没有受到如中学阶段的老师时刻督促,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且又受到高年级学生群体中消极思想如考试“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灌输,,考试前进行“突击”。与此同时,现行的专业期末成绩大多数以任课教师主观地进行评分,致使一些成绩并不达标的学生“侥幸”及格,这样会降低学生个体对学习的要求,使其失去奋斗的动力,逐渐迷失前进的方向。
(三)成长环境影响
当前学生群体中部分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自小生活在城镇,生活条件较优越,“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偏重;部分学生个体由于父母婚姻变故,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幸福,导致其性格孤僻;部分学生的父母因长期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而自小由祖辈抚养,被给予更多的溺爱,还有极少数学生个体因患有疾病如先天性肢体残疾、性格孤僻而容易脱离集体。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学校位置较近,他们在学校无课程安排时更多地选择离开学校回到家中,进而进一步拉大自身与班集体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刚开始的一段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此阶段与他们接触紧密的人群(如宿舍同学)的行为方式对其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影響,比如遇到有进一步深造想法的舍友将会给周围同学带来更多正能量。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如果遇到家境殷实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虚荣心,形成攀比心理。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由于获得部分收入可能会由此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在班级群体中产生负面影响。
(四)现实制度制约
教育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一盘棋,对群体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因素,导致埋没个别思想活跃的学生。教务部门对于专业课程建设常常采取“精、小、细”的专业要求而建设相应的专业团队,但对于德育课程往往采用大班授课,教学效果较低;德育任课教师使用课件内容常年不改变,内容已不能反映时代的新要求,“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虽然能够辩证地对待传统的道德文化观,但是存在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不能很好地对待社会客观现象。
院校招生人数因适龄学生数量降低而受到一定影响,因而为招收更多学生而降低入学标准。近年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使师生配比增大,教师单人的教学任务压力增大,因其精力有限而很难做到时刻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付诸教学实践,所以教师队伍的缺乏带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很大的阻碍[2]。有关部门对就业率的硬性要求致使部分院校将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就业率上,继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降低,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0220626222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全面发展观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对策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