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燕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835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教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对学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不足、互联网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双刃剑效应等诸多挑战。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期待是否了解、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是否具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否恰当,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要在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25-03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立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并为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建言献策。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肯定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仍面临着教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对学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不足、互联网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双刃剑效应等诸多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办好思政课。
(一)思政课教材不断更新换代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师上好课的第一步就是吃透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不断创新,思政课教材紧跟时代实现更新换代。例如,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在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一方面明显看到了教材名称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在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另一方面2021版教材在有些地方修改了表述,增加了篇幅或删减了部分内容,有些章节还重新架构了逻辑结构和逻辑关系,内容变动较大。此外,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两个决议通过以及即将召开的二十大,意味着思政课教材也要与时俱进,迎来2022版,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教材的这些新变化,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新入职的思政教师来说,要把握和吃透教材更是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对学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这些学生存在一个共性:理论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学理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相关知识。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学生理论功底差之间形成了矛盾,使学习兴趣本就不高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因而对思政课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方式变化以及各行各业竞争愈发激烈,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素养。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对就业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而对学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不足。实则不然,相比专业课,思政课具有非工具性,长期、间接、非显性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可以说是“日用而不知”。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等对自身成长成才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增加了思政课教学开展的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双刃剑”效应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产生了“双刃剑”效应,要辩证看待。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在网上快速查找各种案例、视频、数据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00后”,他们成长于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是互联网运用的重要群体。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减弱,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对教师的信息获取、整合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挑战。然而网络上的信息虚实难辨容易误导学生,从而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严重干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指学生在理论掌握、价值确立、素质养成、知行统一上取得的实际效果,会受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因素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期待是否了解
思政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人的工作。学生作为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須围绕学生和服务学生。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出发,了解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期待、思想困惑和兴趣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倘若思政课教师脱离学生需求和兴趣进行理论教学,将变成说教式教学,缺乏温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利于设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因素: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是否具备
思政课涵盖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这要求思政课教师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亲其师,信其道。”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可提升其个人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并提高对思政课的认可度。第一,政治素养。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如果思政课教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不认同,那么讲得没有底气,也很难让学生真信。第二,理论素养。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正如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政课教师要想赢得学生,需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理论基础扎实,才能把理论讲清、讲准、讲深、讲透,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第三,教学素养。当前一些思政教师忙于科研而忽视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将教材理论知识吃透后传授给学生,这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重大考验。思政课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否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否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讲授理论,并为学生所接受,这影响教学效果。
20220711221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