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园卿 余春春 孙群伦 陈文芳 李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717
[摘 要] “1+X”证书制度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模块化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结合实践教学,从传统的施工实务类课程切入,将BIM技术与专项施工方案进行重构,建成BIM施工应用模块化课程。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形成一批匹配“岗课证赛”的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模块化课程;“岗课证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85-03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3月,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被列为国家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针对BIM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研究起步较早,2014年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选取学生合班上课,2015年正式以建筑工程技术(BIM方向)招生。2019年7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学团队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紧随2020年1月“双高计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列入省双高建设项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国外课程体系比较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层层把关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了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我国的职业教育把国内外的经验结合起来,创设出适合我国职业背景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让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施工实务类“岗课证赛”课程建设研究
(一)传统施工实务类课程的共性
施工实务类课程是高职土建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以能力为本”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传统模式下施工实务类课程存在共性问题。施工实务类课程是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后进行的专项能力实务模拟课程,其中脚手架工程实务、模板工程实务是高职土建类学校必选实务课程内容之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作为高职生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单项能力检验,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模式下施工实务类课程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用、有趣、有效”施工实务课程,已然成为众多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的重要问题。有的学校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基本知识的考核题库”,以加强对施工实务课程教学环节的督促和管理。从实行的情况来看,由于题库数量和考核方式等多方原因的限制,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保证施工实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加之做施工实务类课程任务在时间上与实习、就业、专升本等时间冲突,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深入推进,各土建高职院校逐步对施工实务类课程等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和实施规范化管理举措,大都在起步阶段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手段比较少。在国内很多综合性的高职院校,施工实务类课程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模式,施工实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
1.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和指挥者,学生被动参与、消极怠慢。
2.教学资源单一
与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且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的推广,原有的案例背景越来越脱离现实意义。且原有的教学资源以线下为主,教学手段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缺乏中间线上资料、仿真资料。
3.教师相对紧缺
指导实务类教师比例明显失衡,难以对学生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有效的指导。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人数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4.学生缺乏动力
一般院校的施工实务类课程基本安排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学生忙于考编和参加各类招聘,因时间冲突,致使部分学生无暇专注学习。
5.评价流于形式
虽然对施工实务类课程内容要求、成果格式等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即使同一专业、同一班级,成果雷同比例高。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实务成果,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以致出现对学生放松要求、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评分结果不客观等现象。
(二)“岗课证赛”课程建设研究
1.“模块化”课程架构
施工实务类课程主要是指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单项能力实务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411”模式下的第一个“1”的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施工图识读模拟、施工组织设计模拟、工程资料实务模拟及专项施工方案模拟等,专项施工方案模拟的内容:脚手架工程实务、模板工程实务、塔吊基础工程实务、基坑支护施工实务等课程。施工实务类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具体工程背景下,整合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工程管理岗位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模拟,在学生专业知识架构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模板施工方案设计、塔吊基础施工方案设计等是“1+X”BIM职业技能證书(中级)学习模块三(结构方向)——“结构工程专业应用”技能等级要求的内容;将BIM脚手架软件、BIM模板软件应用融入传统的施工实务类课程中,构建模块化的BIM施工应用课程,如图1所示。
20220814224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1+X”证书制度下施工实务类“岗课证赛”课程建设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