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658
[摘 要] 高职院校对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工作需要常抓常紧、毫不懈怠。“线上课”与平时“线下课”存在诸多不同。使用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论对具体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很有裨益;可以便捷使用高职院校学生线上、线下课的调整,以及音视频等教学素材的合理搭配,高效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终端设备、App等,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面向对象方法中包含的类的封装、继承、聚合、关联等概念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工作中。[关 键 词] 面向对象方法;高职院校;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45-0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经常引用古语“劝学”“促学”。在中华民族迈向新时代伟大征程中,教师首先应培养大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提供更好的教法和素材,抓住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才能抓住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的牛鼻子。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1]:面向对象不仅是具体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策略,而且它是如何看待软件系统和现实世界的一个联系,它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具体的方法。面向对象是一种方法学,它有着自己的深刻的思想,在面向对象应用领域中,可以把一切事物看成一个对象,例如商店中的一个发票样本、一个学生的成绩单等。按照面向对象的思路,可以运用对象类继承、聚合、关联、封装等概念构造系统方法。本文中使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與面向对象的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来分析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提升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息素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阶段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中做好阅读推广、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是图书馆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学生最宝贵的年华里,汲取最有营养的知识,进而为未来学生在社会有更好的担当夯实基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写道,“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初次感知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另一类是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深化发展的方法”。21世纪以来,随着掌上阅读、在线阅读的出现以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图书馆正在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图书馆老师,笔者在结合思维导图等方法基础上,发现运用面向对象思想研究高职院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信息素养有很好的效果。
如表1所示,笔者深度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也参与了图书馆社团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深刻感受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兴趣的迫切需求。阅读是心灵的享受,读书可启智、明理、修身养性、“有书不读子孙愚”;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养性,,正如宋朝诗人黄山谷所说“三日不读书,照镜则面目可憎”。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性、兴趣力,这学期我校同时开展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正常授课时可通过课堂、读书沙龙、社团、游历古迹等游学活动进行。
(二)面向对象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提升阅读兴趣的分析与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面向对象的视角与方法论来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实在的应用价值与意义,而且可更好地审视师生分别所处的状态。使用面向对象研究方法[2],可承前启后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不同课程策略的差异度与优劣;通过面向对象研究方法,可以审视学生端、老师端、线上智能阅读平台端、督导考核端四个维度,进而科学地分析与定量分析。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更加贴合实际,且充分发掘利用互联网智能软硬件平台的潜力和使用效率。
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理论
(一)面向对象的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与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的含义
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看成是类派生的一个对象;具体化为一个对象实例,对象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沟通建立联系,对象作为系统中基本构成单位,也可以映射到问题域,还原问题中事物间关系的本来面貌。对象包含的属性是名词,它是描述对象的一个特征;对象包含的操作是动词,可以根据操作对象的属性来进行函数动作。通过对事物抽象的分类,把具有相似属性和相似操作对象归为一类,类是对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类实例化的一个具体,对象间可通过消息来建立动态联系[3]。
简言之,由底层向顶层进行软件设计进而分析客观世界的过程,首先看到一个具体的对象[4],对象进行抽象分类后呈现出类的关系;类也可以继承,普通类延伸到特殊类,类之间可进行关联,类之间可含包含关系(称为类间的聚合关系);通过类派生出来的对象(包含有对象名、属性和操作),把这三部分封装在一起成为整体,形成客观世界描述的一些事物,进一步转换成可运行的程序,例如,Java或者C++语言,计算机内处理的对象关系就是这么处理的。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概念;第一是对象: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是抽象的无形的对象,也可以是有形的、具体化的;第二是类: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一组对象的集合(类似“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第三是继承:如果是特殊类,自动拥有或隐含复制,特殊类继承一般类中全部的属性和操作;第四是消息关系:对象可以通过消息与其他对象联系沟通;第五是关联:关联是两个或多个类之间一种静态关系,如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第六是聚合:聚合是部分与整体的构成关系,如汽车与发动机和轮胎之间的关系。
20221021220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面向对象视角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分析与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