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润泽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824
高效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今,各行业已进入智慧信息化时代,教育理念、教训方式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教学是教师单纯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关注点放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虽然学生知识基础牢固,但是素质培养不全面,而且学生的个性和认知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往单调的讲解模式难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信息化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新课标出发,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出发,统筹规划各项资源并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形式,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一、网络信息化教学对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积极影响
(一)构建师生沟通机制
建立师生沟通机制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需要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熟悉网络环境,认知、言行都不可避免带有网络化形式的影子,所以,教师想要利用网络构建物理课堂,需要先站在学生的视角,关心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偏好和需要,要让网络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而非决定性因素。如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渠道与学生谈心、沟通。二是将物理课堂与网络联系起来,让学生先减弱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抵触心理,转变学习观念,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学生可以和教师以及同学一起沟通和探讨。如教师可以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物理讨论群,其中分为班级大群以及小组群,每个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并且教师要在每个群里及时监督和管理学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多鼓励学生,给予其自信。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各学科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式教学方式非常普遍,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然也变得主动和轻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并连带讲解新知,做好课堂知识导向,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学生一边对照多媒体课件内容,,一边听教师的讲解,理清旧知与新知的关联,并调整好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激发的思路,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点,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掌握的学习经验将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其可能性,以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建立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语言导向中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物理学科包含很多实验,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功能,模拟真实场景和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操作的原理。教师可以一边操控计算机,一边分解实验过程,并穿插理论讲解,让学生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中感受物理学科的特色,从而优化了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实验并不能一一为学生展示,学生也不能亲身操作,为了节约课堂时间,通常物理教师会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改为演示操作,对于实验结论影响不大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采用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环节缺少,这样的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标准是不适用的。教师应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建构理论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验探究环境,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场景,并提前设置好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二、制订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步式”教学策略
(一)利用网络做好课前预习,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来说,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如果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优势互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预习是以往教学中多数学生都会忽视的环节,但是预习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找出学生忽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意识不到预习对后续学习的指导性作用,不知如何规划预习。教师不妨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辅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在教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这一课内容时,这一章节主要是关于电学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电流的流向、电路图的串联和并联以及学会画电路图,还要学会测量电流,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实际上学生想要完成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类知识,可以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关联,想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而且不可缺少的是学生需要认真做好课内知识预习。在教师讲解之前,熟悉一遍课本上“电流与电路”相关基础知识,对概念、定义、实验操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印象,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学生就可以根据预习阶段不理解的问题与教师交流,并着重围绕这一模块知识去听讲。一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预习阶段常常会陷入拖延、烦躁的境况,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预习规划,站在整体视角,理清学习思路,然后开展预习,并且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并在网络平台做好监督,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做好记录,标记知识重难点,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围绕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学习思路也更清晰和明确。
(二)丰富课中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将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以往课中教学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形式都相对有限,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流程,让学生从既定的学习实践中收获满满。但是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尤其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教学压力更大了,对学生的培养层面和要求也出现了变化,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网络化教学形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搜集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物理意义。从教材视角来说,这一章节内容包含很多理论知识,对光现象的定义和解释都是以精准、刻板的语言来概括的,但从学生物理思维不健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現状来看,教师如果按照以往方式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让学生出现倦怠心理、上课开小差等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室播放有关光现象的视频,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立体化、直观地感受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辅以一小段对光现象知识点的讲解,以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光现象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gzslib202212272123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