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修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本文字数:2582
[摘 要] 榮誉作为激励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增强教职工自豪感、学校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是高校综合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背景分析,在理清荣誉内涵及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整体架构完善、结构合理、保障全面、监督严格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路径。[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105-0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传播真理、知识和思想,塑造生命、灵魂和新人的时代重任,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教师来讲,个人得到社会认可、他人尊重、价值体现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是物质激励所难以达到的。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也决定着教育的地位、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荣誉表彰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激励手段,对高校综合发展、教师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适时表彰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是尊师重教的体现,也是推动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实际举措。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对于高校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推动教职工与学校共荣共成长意义重大。当下构建机制完善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意义非凡。
一、荣誉的内涵厘定及定位
荣誉是指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所表现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高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外界对其的各种荣誉表彰,又包括学校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集体或个人进行荣誉表彰。根据荣誉的对象不同,学校的荣誉分为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根据荣誉的性质不同,学校的荣誉又可以分为专业荣誉和综合荣誉,专业荣誉是表彰专业工作或者重点专项工作的,如党建类、思政类、教学类、科研类等荣誉;综合类荣誉则是根据学校改革发展做出的整体工作需要而设立,如师德标兵等。根据荣誉的范围不同,学校的荣誉分为校外荣誉和校内荣誉。来自外部的高校荣誉是由教育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群团组织等上级单位颁发,内部荣誉是由学校各层面对内部教职工进行颁发。
二、新时代构建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机制完善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并不单纯是为教师提供社会认可的表彰和服务平台,而是为教师未来持续发展提供动能。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国家层面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体制完善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很多高校对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认识还不全面。因此,构建体制完善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可以为高校乃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理论建设的需要
就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来说,多集中在构建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的意义性研究上,而对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的框架、内容、过程、实施机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将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实施过程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拓展和延伸高等教育的理论领域,不但丰富了高等教育在教师荣誉表彰中有关表彰激励政策、师德师风等相关研究理论,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现实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在认真学习贯彻履行党的教育大政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人民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知识、智慧和关爱点燃了学生的内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默默耕耘,甘为蜡烛,照亮学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因此,全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在教师责任与荣誉并重的当下,体制完善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显得格外紧迫与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当下国家关于教师荣誉表彰的相关制度性政策,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的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当下教师荣誉表彰未系统化、理论化的难题开拓了一条新路径,也为今后高校对教师的荣誉表彰有效开展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三)教师内在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处于高级阶段,是人的最高需求,且人的需求满足是可以跨越层次的,这就是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荣誉感的获得,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且精神激励作用相较于物质激励会更持久。因此,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能够给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提供清晰的道路指引,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对应的荣誉表彰作为进步的奋斗目标,给予教职工肯定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内生动力。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构建科学、合理的荣誉表彰体系,需重点考虑高校改革发展与教职工的心理、成长需求相一致,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激励作用发挥最大化水平和功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教职工因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对荣誉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专业荣誉和综合荣誉的设置要求高校在构建荣誉表彰体系时尽力避免荣誉过度和荣誉缺失的失衡状态,在奖项设置上也充分考虑教职工在岗位与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多元化需求。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时代高校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