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指导学生讲课法”,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基本操作过程。
(1)提出要求:即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大纲》精神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
(2)分组讨论:即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阅读、讨论、老师有重点地指导,讨论后抽一组,推选一人上讲台讲课。
(3)学生讲述:学生在讲课中,教师除对某些实验和难点进行辅导外,最好不要讲话,而是注意全班同学听课情况、讲课同学的思路和存在问题。
(4)补充答疑:教师要及时补遗答疑,强调重点和要点。
二、指导讲课法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1)开始阶段:教师在开始阶段不能马上指导学生讲新课,教师可上完一部分课后,再按照基本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复习提问,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课的技巧。
(2)第二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讲要点。即在开始阶段讨论基础上,老师可在黑板上写出若干问题,请学生讨论讲解。
(3)第三阶段:指导学生讲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己列出题纲,经过小组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对于其中的实验,教师可带部分同学共同准备,由学生完整讲述新课内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可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通过讲课,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当众表达机会。由于是讲课,学生不仅要大胆地说话,还要清楚、简洁、有层次,让人听懂。这种登台表演极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表达能力得到极好训练。
(2)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讲课”,不仅要有说的能力,更要有内涵,经过积极预习准备和老师的指导可完全记往书本上的知识,提高记忆能力。
(3)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讲课既要从生活实际、实验现象、图表曲线进行分析思考,还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比较抽象,对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对比。因为有“努力把课讲好”的内动力,极易形成较强的思维积极性,在对不同内容“讲解过程中,使多种思维方法得到训练。
(4)可以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因为讲课的学生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包括实验的准备活动),自觉不自觉的便增强了实验能力。
(5)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讲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从起初只会阅读、记忆,逐渐做到“备课”能抓住要点,摘录笔记,进而分析归纳,学会查阅资料,甚至可以使用仪器实验等作为学习手段,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心理,提高自学能力。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指导学生讲课法”在新课程学习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jiaoshi/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