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就像一座桥梁,即使是不同地域、不同物质和文化背景,只要有着对美的追求,就都能通过这道桥梁到对岸去。书法之美,乃至所有艺术之美都是没有界限的,是全人类的,通过艺术审美的交流,可以使全世界人民彼此联系,沟通紧密。或许语言的交流是有限制的,然而对美的追求和热爱,却是永无障碍的。”丹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陈茂才如是说。
一头浓密的黑发,笑眯眯的眼睛明亮而睿智,肩宽身正,一身休闲西服自然潇洒……乍见陈茂才老师,是在这间满是藏书与书法作品的工作室里。或许艺术真的可以使人的生命焕发更多光彩,花甲之年的陈老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起码年轻十岁。
艺术家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作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陈茂才这些年组织和参加了非常多场次的书法界盛会,然而聊起自己对书法繁荣传播的贡献,陈茂才却表现地非常谦虚甚至淡然:“这些活动都是协会的各位同仁共同操持的,这其中不乏名家大手,书法活动的举办,书法艺术的弘扬,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也多亏了书法爱好者们的支持。我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不足道的。”
以最纯粹的心态追求书法之大成
在陈茂才的书案上,摊开着一卷道德经,字句间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朱笔小注填满,字字都是他读书练字的感悟和经验。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法之美,不仅要有形式上的丰富多姿,更要有内蕴上的耐人寻味。所以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将国学文化融会贯通而流泻于笔端,“书为心声”,“法扬其志”,正是陈茂才这些年不懈追求的。
天地逍遥任纵横
陈茂才以行书为主,尤以榜书自得。他在书法追求中,注重文心风雅,蕴藉风流,因而,其所书每有潇洒畅快之淋漓,风神舒放之游移,便引以为情感悠然。书法是文字与情感契合之飞天,文心游龙。书法家进行创作,原本是"带着镣铐在舞蹈",于汉字的方寸之间,辗转腾挪,游历万千。然而,当文字契合了心灵,产生了心灵感应,则呼之欲出,抒写如有神助。书法家所乐于追求的,正是这种抒写效果。当身心情感融入于文字中,文字便具有了生命灵性,而远离了躯壳意义上的面和神离;书法家正是在这种艺术逍遥与面和神离中进行着文心游龙,情感飞天,实现其境怀畅达的渡者梦想的。
艺术感觉上既要善于捕风捉影,更要心神合一,以实现抒写文字和情感流露的有机统一。陈茂才正是这样的自觉追求者。他于内在的文心韬养中流露出外在的豪放,抒写出胸中的浩然之气,而呈现磅礴之势,纵横之趣,风雅之姿。虽无法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逍遥之境,但却可以求得风雅自具,仪态万千之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种脱离红尘的脱俗,但却少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书法家的书法书写,毕竟还要寄托于文字的情境表达,于文字中渲染出情感独特的美,来求得文字与心灵的互动互通。也因此,陈茂才的行书表达,更倾向于儒家思想的修心养性。他于境想的天地之间,游弋出山水情怀,而山水激荡,不觉间"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人有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艺术家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作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陈茂才这些年组织和参加了非常多场次的书法界盛会,然而聊起自己对书法繁荣传播的贡献,陈茂才却表现地非常谦虚甚至淡然:“这些活动都是协会的各位同仁共同操持的,这其中不乏名家大手,书法活动的举办,书法艺术的弘扬,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也多亏了书法爱好者们的支持。我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不足道的。”
书法艺术之美可以跨越文化与地域
2005年9月,陈茂才受邀参加了“比利时国际博览会艺术展”。时任比利时首相的伏思达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对陈茂才现场创作的书法赞叹不已,很希望能收藏一幅墨宝。陈茂才即兴挥洒,写下了“中比风和”四个大字,祝愿中国和比利时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像和煦的春风绵延开来。伏思达听后连连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妙,仅仅用了精炼的四个字,就将这么深刻的内涵都寓意其中,还以如此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这幅字后来被挂在了伏思达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来访者常常能够听他提起这幅作品的意义。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评委——陈茂才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