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想法太多实现太少。他想用牛马开路,然后在山水、人物上也有"我的语汇。也许我野心大。也许我一辈子也画不出来"所以,需要再删节生活,要以更大的决心走寂寞之道"还要舍。"——“丹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老甲说。
不妥协 不放弃因而就具有的撞击力
老甲,真名贾浩义。"这个人"无非对自己是忠诚的,对艺术是忠诚的。他清楚每个人的感觉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如同人都午睡他二点不想午睡。 所以他画的就不是大家能看到的,而只是他自己感觉到的那种浓缩的、内在的精神,那种挥洒又凝重的撞击力。一只牦牛,笨重 而迟钝。然而贾浩义从它一步一步的不拔的行走中,感受到一种 不妥协、不放弃因而就具有的撞击力。牦牛好似从宽银幕立体电 影的银幕上向我们走来,我们感觉到了它的沉重的脚步,听到了 它的粗重的喘息,然而事实上又并没有看清它的细部也没想到要去认它的细部。大块的焦黑一而不是浓淡墨,实现了、提炼了贾浩义对牦牛的独特的感受。这只是贾浩义眼中的牦牛"共性部分,由大家想象"他说《已丑年》这幅牦牛,没画眼睛,没画筋骨。你不会觉得怎么没眼睛,你只在牦牛的脚步声中,在阳刚粗 放的力的冲撞下,觉得振奋而感动,然后体味着这黑色的韵律,感受着一种突破了已有均衡后的新的均衡。
老甲先生吃饭,大多不问菜名
据悉,老甲先生吃饭,大多不问菜名,闭目而食,品其滋味。 读书亦是如此。不看著者书名,开卷便读,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地消化了。此法确实省了不少时间,但也容易迷食禁果,误入歧途。更主要的学问不成系统,让人笨嘴拙舌,关健时刻不能引经据典,失却了许多自撑门面的武器。老甲画中的题目,题跋,就显得单薄,有提襟见肘之感。如《老大》《老军马》,《高山下》, 《草原上》,《草原十月》,《草地之神》等等,这些题目非常泛泛、 缺少韵味,适用于许多画。就象近年流行的体育摄影中的《水中捞月》,《飞鹰扑食》一样蹩脚。这无疑严重地损害了老甲先生做为一个有学者风范的艺术家形象。
他人眼中的老甲
郎绍君先生曾撰文说"老甲冲出了中年画家所难以突破的"两难之境",这倒让我想起了一段有趣的事情。我有位邻人苦练八卦掌,在武林中也小有些声名。但有一日与街头莽汉发生争执,被莽汉用砖头开得头破血流。我惊问"你不是练功夫的么?"邻人苦笑说:"那家伙不按套路来打."笔者无意拿老甲先生同街头莽汉类比,但觉得他们也不乏相似之处。街头莽汉得逞为一时蒙撞,未必能够再三,不知老甲先生以为然否?
刘曦林先生在《老甲艺术漫说》一文中有言:"老甲成熟不成熟都是相对的。他较之以前的他成熟了,但较之吴昌硕,齐白石、 朱屹瞻,显然还不到那个火候,而较之五十岁的吴、齐、朱,还 不可以说前途是乐观的吗?"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种比较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毫无益处。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面 对现实,面对自己的缺陷,时常忍受痛苦的折磨,这样他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几”的境界
老甲对墨的感觉,正如他对象的感觉一样,在有无虚实明昧成化之间保持着一种不确定的游离着的“几”的境界。“几”的境界中国古代哲人所体味到的一种浑饨已辟未定,万象已萌未形或将消未灭的朦胧境界,是最有活力最不可把握最有多种可能性因而最有意味最神妙的境界。旦昧晨昏之际,难以形成清晰的知觉,感觉却异常活跃,思维也借着感觉所提供的想象的双翼乱飞。黑格尔称此刻为智慧女神的猫头鹰放飞的良辰。老甲的感觉于此时捕得。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朦胧乎?扑朔乎?迷离乎?闪烁乎?恍惚乎?只觉得老甲的墨戏在“几”境中浮游,它时而把我们拉回到物质的浑饨世界,满纸皆墨,不知有物,逞论有象。时而又把我们引向物象的清明世界,满眼皆象,不知有纸,逞论有墨。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丹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老甲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