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牡丹真国色
纵观中国绘画的历史进程,虽然名家辈出,大师林立,风格迥异,流派纷呈,画风几经嬗变,但是花鸟画始终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在花鸟画中,很多画家都在某一类题材上深入开掘,卓有建树。比如齐白石虽然题材广泛,但是最擅画虾;徐悲鸿的山水人物均很见功力,但最擅长画马。而在浩瀚帙繁的牡丹画廊中,曹明冉可称之为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
根据恩格斯的人本主义自然观, 风物景致在很大程度上并非“自在世界”,而是“人化自然”,人与自然的这种审美主客体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再美丽的风景也没有康德美学意义上的先验的审美“自为性”,都要依靠人的发现与审视。
与其说人在心无旁骛、超然独立地欣赏风景,不如说人往往不自觉融入了风景,并进或站立成一幅风景。正如卞之琳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将内在的审美趋向、情感向度投射到风景中,风景亦同时内化成人的审美感受,两个过程相伴始终。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肯綮。
俞平伯先生曾在《坚匏别墅的碧桃与枫叶》中用浓丽旖旎的笔触描写道,“山桃妖娆,杏花娇怯,海棠柔媚,樱花韶秀,碧桃浓丽。漫天匝地,堆绮翦琼,委地盈枝,上下一赤”。自然界的百卉千葩、鲜花嘉木始终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心志,凝聚着画家的情思。
在大自然的阆苑仙葩中,虽然群芳争妍、姹紫嫣红,牡丹始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重要性除了植物学和药用意义上的,更多地体现在牡丹的文化和象征层面。牡丹素有“花中之王”之称和“国色天香”之誉,正如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的一样;“牡丹,富贵者也”,象征着富贵和高贵。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脍炙人口,欧阳修“天下真花独牡丹”的赞叹流传至今。李孝光亦赞颂牡丹,“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白居易也曾由衷慨叹道,“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由此可见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在历代画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历代画家中热衷描摹牡丹者如恒河沙数,但是能真正登堂入室者却寥若晨星,因此自古就有 “画牡丹最易近俗”之说。而曹明冉却无疑属于能够抓住牡丹的独特神韵,把自身的人生况味和艺术探索融为一体,领一时风气之先,在漫长的牡丹画廊中地位卓然的的重要人物。
妙悟心传腕底来
曹明冉于1947年出生于山东单县的的曹庄。父亲曹更田勤劳善良,笃诚厚道,严家规,善理财,精染艺;母亲赵贵卿,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性格顽强而有韧性。曹明冉兄弟姐妹十人,他排行六子。父亲期望他继承祖业大染坊“义盛永”,开个“明染”房,故取名“曹明染”。不满六岁报名学堂,老师误将其名写为“曹明冉”,也就将错就错沿用至今。如今这个名字业已成为中国画坛和美术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量级的名号。
曹明冉13岁拜师于崔星五先生,崔先生曾领受过齐白石和张大千的教诲,他为曹明冉的日后的绘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岁时有幸结识了著名书法家谢孔宾,成为至交。谢孔宾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书法艺术的熏陶,使曹明冉的书画艺术不断地撷英咀华、壮骨补气而渐入佳境。
山东菏泽是牡丹之乡,每逢谷雨前后春风荡漾,十里花海,香阵冲天,蔚为壮观,全国的文人骚客汇聚于此,为牡丹吟诗作画。1980年,曹明冉开始走进了牡丹王国,翻开了他艺术生涯中崭新的一页,从此他的艺术生涯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姹紫嫣红,她历经苦寒后的娇媚、栉风沐雨后的丰腴,她的根深叶茂和灿若锦绣,总是给人以阳光般的憧憬。这一切深深地契合了曹明冉的人生际遇和性情禀赋。
1980年至1986年的6年里,曹明冉完全使自己投入到了牡丹园的怀抱中。从春至夏,自秋徂冬,花开花落,他或步行或登车,每天必到牡丹园,对牡丹生长的全过程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可谓“风斜画堂三更月,冷砚寒窗六年灯”。从牡丹抽芽时,芽绿上端含有胭脂色的嫩叶托出花苞紧抱枝头,到牡丹心扉展开怒放,以及无奈的花冠凋谢和秋风萧瑟中的嶙峋苍桑的枝干,都做了纪录式的写生,用心来体悟感知牡丹不同环境中的神态变化:风中牡丹,反叶较多,枝干、叶茎多有显露,花冠多成侧势,动感较强且有抗争之意;静晴天的牡丹,花冠正仰,花蕊多露,叶茎舒展,多有静态端庄之姿;雨中牡丹,花冠侧俯,叶茎微垂,花叶相顾,多有娇柔之情;露中牡丹,花冠昂扬,叶茎微平而上举,叶叶正面呼应,呈有高贵典雅之态。然而这些都并非均在同一季节呈现。
曹明冉基本是春描花冠夏绘叶,秋画枝干冬写芽。凭感觉取神似、赋情采,以写意、点概括定大势,以双钩白描塑造形体,表现细节来传达牡丹的生命、生气和生机。再用移花接木的组合方法,将最典型最美的牡丹花构成一图。6年的千幅写生稿,汇集整理了《百幅工笔重彩牡丹》和《白描牡丹谱》(其中《白描牡丹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为他进入牡丹绘画的自由王国做了厚实的铺垫。同时,在创作中他还吸取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和现代舞蹈的律动与色彩,回避传统艺术陈规的拘囿和羁绊,凸显她雍容典雅的高贵气质,在整体统一中透射出牡丹内在的清新、明丽、厚重、端庄的审美特征,呈现出一个符合和体现这个时代特征和人文意蕴的精神境界。
线条在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中占有重要位置,“线”是颇能体现画家基本功的,曹明冉对线条的深邃理解和超凡脱俗的运用,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线”贯穿了曹明冉绘画的全过程,线的灵动飘逸、灵韵飞扬、沉郁顿挫、激越奔放都融合了书法艺术的元素,同时也是他创作中思绪变化和情感涌动的真实映射和写照。曹明冉的画中着力凸出“线”的力量,用刚劲有力、力透纸背的“线”压住阵脚,画面便渊停岳峙,张力十足,能始终保持住画面的气韵生动和酣畅淋漓。
如果说“线”是表现表现画家工笔的功力,那么写意则是作家的艺术品味和人生情怀的集中体现。曹明冉的写意通常是在立意明确之后即大笔挥洒,并逐笔生发,笔随意动,一气呵成,可谓随意挥发,自成法度。在创作中他非常注重运用笔的轻重、缓急、顿挫、转折等笔法,并结合运墨的浓淡、干湿、积破等墨法,随心所欲、轻松裕如地调配着花卉的主次、大小、简繁、虚实,绘画的技法始终在情感的驱遣下,情感的流溢亦始终经由笔端呈于纸上。绘画技巧和个人的情感诉求水乳交融,一脉相承。无论是大幅巨制,还是斗方扇面,他从不打草稿,而是略加沉思即信手挥笔,或工笔细描,或水墨写意,或浓墨重彩,或随意点染,均是笔到意到,诗意氤氲。
曹明冉在其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在充分汲取中国古典绘画菁华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局限于此,而是始终秉承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原则,不断地吸取和借鉴各种有益的艺术手法,将其融会贯通。对待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态度,他主张“传而不统”,不能单纯拘役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应该勇于颠覆某些陈旧朽腐的习惯,摆脱因循守旧的窠臼,不断地在变化中创新和发展,保持艺术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始终强调“变则通,变则活,变则灵”。
在长卷《牡丹颂》中,曹明冉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将牡丹的八大色、二十四品、一百零八朵牡丹花贯穿于十米长卷中,以阔笔的旷达定大势,以淡彩、点、没骨、重彩来造型、造意、造境,把牡丹的枝干、叶茎,赋以翩翩起舞之动势,有局部典型,有连贯互应,序曲缓缓展开,高潮又戛然收煞,营造了一种雨停、云散、春风荡漾、五彩纷呈的艺术氛围。嶙峋苍郁的枝干托起硕大的花冠,挥洒着凄美迷离的雨露,显得树木蓊郁、繁花似锦。观画者眼前花影婆娑,鼻翼暗香流溢,恍若置身于一种神秘飘渺的氛围中,悠悠然沉浸于“牡丹为我、我为牡丹”的绘画境界中,与庄周晓梦迷蝴蝶的飘渺境界心有戚戚焉。
画道人道一脉连
曹明冉如此钟情牡丹,除了他生于盛产牡丹的菏泽这个地理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刻的精神渊源和思想背景,牡丹的象征意义非常契合曹明冉的人生际遇和艺术情怀。牡丹所代表的富贵含义,更多人只是注重富贵中的“富”字,而曹明冉则更注重“贵”字。此“贵”并非炫富耀财、颐指气使的“富贵”,而是精神境界上的典雅高贵。
一个画家所钟爱的题材和着力表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画家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格。正所谓“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和所有从那个历史年代走过来的人一样,命运之神并没有因为曹明冉的艺术天赋而格外地垂青于他,他的个人经历极其坎坷蹭蹬,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怼和仇恨,而是把苦难当作一种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进行学习和创作的机会。把艰难困苦吸纳于胸,转换成丰厚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底蕴。
他笔下的景致没有孤凄荒寒,绝少抑郁萎顿,他不喜欢画残花败柳,而始终赋予笔下景物积极向上的意义。他的画始终充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氤氲着鲜活灵动的血脉。质言之,他画的不是死的静物和标本,而是活的生命。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坎坷和不愉快的经历,曹明冉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让好梦成真,把坏事当梦”。这体现着曹明冉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性格情怀,既包含着把好梦成真的动态追求,体现着积极入世的心态,又蕴含着对坏事报之一笑的宽容博大的胸襟和冲淡平和的心态,体现着出世的情怀。
曹明冉就这样经常置身于一种梦幻般的状态中,这种如梦似幻、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使他能够跳出尘世的藩篱,逸出俗世的罗网,而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待、体察和感知生活。对于艺术,他始终抱着“无为而为”的精神,不拘泥于既定的陈规和教条之中,把细腻的工笔和写意有机地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在对于风物景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体认之后,融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气质情怀,对风物景致进行了新的描绘和阐释,在文化意指和象征层面进行了深刻探索,在艺术语言上创造了新的表意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曹明冉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秉承着旷达悠远的情怀。以艺术观之,他用一支如花妙笔,描绘着牡丹明丽清新的生命情态,点染着牡丹典雅高贵的灵魂。以人生观之,他则用一支心灵的妙笔,书写着自己淡泊从容的性格情怀。可谓,画道人道一脉相连,画境心境对照相映。
艺术简历
1948年出生于山东省单县,中国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日书画交流协会会员、山东财政学院教授。师从崔星伍先生。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尤以牡丹、双钩白描和诗词著称。1980年在牡丹之乡――荷泽师专美术系任教,1987年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现为山东财政学院艺术教研室教授。曾先后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马来西亚吉隆坡、美国旧金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香港“云峰画苑”曾为其举办“曹明冉教授牡丹展”。出版的画册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 曹明冉》和《新编芥子园画传》(曹明冉菊花、水仙牡丹白描),德国雅知出版社出版的《曹明冉画集》一至五集等一系列艺术专著。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笔墨点醒牡丹魂——与“丹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曹明冉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