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 秦菁 文/图
书法名家王厚祥曾说,兴趣很大程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小时候看父亲写字,觉得好玩,后来父亲培养我学写字,写出一幅好字来,别人再鼓励夸奖一番,满足感油然而生。”日前,在石家庄市桥西外国语小学,记者见到了几位“丹青少年”的参赛者。他们不仅能沉下心来创作,更能用欢快的“外交方式”跟人相处。对几位参赛少年的采访也印证了大家王厚祥的话。
参赛作品中有一幅大型的工笔画,这是10岁的霍霁雯几年前的作品了,她创作这幅《菩萨心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创作大型作品,尤其是工笔类绘画作品,需要很强的绘画功底和耐心,李冬老师说,“这幅作品很完整,也能很好地描绘人物的神态。”霍霁雯现在已经达到国画8级水准,她说自己学了画画之后,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除了在各种纸上进行创作,还会从家里寻找布头缝制衣服和小床垫,小小的成就感促使她不断能找到新灵感。放暑假了,霍霁雯最期盼的旅行就是去大草原写生。
9岁的李怡凝更是活泼有加,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画画,但爸爸妈妈从来不强制我去学,而我不开心的时候也从来不画。”除了画画,李怡凝还在学弹钢琴,但几乎不用父母操心,因为她能自己合理分配时间,对于功课、绘画、钢琴,她觉得都是乐趣,而且在艺术创作上的每个小小的进步都让她兴奋,这也促使她在功课方面更加努力。李怡凝的参赛作品是一幅人像油画,这幅作品是她的尝试性绘画,用李冬老师的话“虽然在色彩上不尽如人意,但画面很真切”。而谈到孩子们的创作时,李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群非常热爱绘画的孩子,天分很好,但我仍然不希望他们的作品被催化得太过成熟,超过自身年龄所能感悟承受的东西,会把他们的闪光点和灵性抹杀。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一步一步走,每年都有进步和成就感,才会走得更远。” 10岁的冯郝若达是一个对画画有着狂热追求的孩子,几乎不放过每张在手边的纸,他擅长速写、素描,喜欢硬朗的画风。11岁的崔贺尧在几个孩子中显得老成一些,他7岁开始练硬笔书法,并从书法中找到莫大的快乐,“每个字都不同,而同一个字写出来也都不一样,就以‘之’字为例,很简单的笔画,但一个‘之’有几百种写法,很有意思。”8岁的卢婉盈是几位参赛者中最小的一位,她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画画,也有成就感,因为别人很羡慕我,觉得我画得好。”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丹青少年书画大赛进行中 成就感让孩子爱上书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