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河北省书画院共同担任艺术指导,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尧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省书法考级中心《燕赵都市报》和《少年素质教育报 窑 教育艺术周刊》联合主办,北京名人书画艺术馆协办的“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截止到目前,大赛共吸引了逾 2 万作者参赛,征集到的作品多达 3 万余幅。 书法进校园已成为全民共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刘庆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曰书法是大美的艺术,是文字的使者。
书法是带有作者情感的一门艺术
刘庆来认为,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而书法的目的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写好字的层面上。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大部分停留在写好字的阶段上,但写好字并不代表写好书法。写字是写书法的基础, 而书法则是写字的意象化和情感的凝华。 通俗来讲,写字是一种实用的技能,而书法则是带有作者情感的一门艺术。
刘庆来说,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 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尧结构和章法写字, 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与汉字关系颇有渊源, 它们在相互促进, 相互渗透中不断地发展创新。 我们不难看出,书法在汉字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汉字由最初富有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一步步转变为笔划清晰,线条流畅的符号文字,而且书法将汉字的字样,字形,结构进行了规范。 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而汉字的每一个语素,都有它所包含的意境。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正所谓字如其人,不同的人书写的汉字是不同的, 并且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 正因如此,古代赋诗填词作画者用流畅自然的书法抒发了他们当时的情感。 正如刘庆来所说,凡是能复制出来的都不是艺术。《兰亭集序》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当《兰亭集序》创作之后,有人再让王羲之重作《兰亭集序》,王羲之却无法写出醉酒时的那个气势。 所以说书法要以书为意象,以书为情,气势贯通,一气呵成。
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 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 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刘庆来认为,书法的魅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精神的魅力曰二是书艺的魅力曰三是造化的魅力。 常言“书法通神”,这个指的就是精神的魅力。 当书家作书时,将全部的精神尧情感流泻于笔端,使生动的思绪和感情凝固在作品中,作品就包含了生命力。 丰富的精神和情感还需要完美的艺术形式去表达, 这就体现了书法的书艺魅力。历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说明了掌握书法技巧之不易,也正因如此,炉火纯青的书法技巧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一样,也具有造化的魅力。书法对所反映的对象是只可意会的, 也正因如此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
全民收藏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市场现象, 现在书画市场的收藏者往往不关心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 比如作品的欣赏性与专业性, 绝大多数的收藏者最在意的是作品的经济价值, 作品的升值空间以及作品作者的声望等等。 刘庆来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 大众在收藏作品时不只注重其经济价值, 他们更应该注重作品品质和艺术含量,这样,他们对作品的投资也会更加理性。 现在,河北书法家协会成立了市场部,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客观的市场资讯, 起到正确的市场导向作用, 让收藏者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值得收藏,因为就算是名人,也并不是每一幅都是精品,我们应该让艺术回归本源。
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因此,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刘庆来向我们讲述了他年幼时学书法的故事。 小时候和姥爷一起生活,姥爷是一位中医,平时开方子都是用毛笔,因此家里毛笔尧宣纸也比较多,从小耳濡目染,顺理成章的就跟着姥爷学写毛笔字。 因此,自己的第一个书法启蒙老师就是姥爷。 五六岁上小学的时候,在那个年代老师也注重用毛笔写字, 尽管小学老师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书法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据刘庆来回忆,上课的时候要先写字,然后再讲课。 因为在姥爷家学习到了一些书法方面的知识, 所以上课写毛笔字的时候他经常受到表扬。 而且他的小学老师还经常把大家的作品拿到村子里去, 给老一辈的人看, 再评一哪个学生写的好。 刘庆来 7 岁的时候,由于当时还处于文革时期,因为字写得好,村子里尧学校里还不时要让他写一些大字报尧黑板报等宣传标语。 自己书写的东西被人瞩目, 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而恰恰是这样的成就感让他对书法有了极大的兴趣, 这样的兴趣深深的影响了自己一辈子。
刘庆来说, 现在我们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兴趣也应如此。孩子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任何成绩, 老师和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并给予表扬,这会让孩子们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这种好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们会把书法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有了乐趣,他们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
“丹青少年”应该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教育部三年两次发布国家政策, 让书法尽快走进中小学课堂。“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顺应时势,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能够吸引 2 万多参赛者参与角逐, 其重大的社会影响已经波及全国。 书法泰斗李铎先生非常关注“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他提出,“丹青少年”应该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书法进校园的“国策”虽好,但是让这个好的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却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针对中小学生每周开设至少一节书法课的提议,由于书法所含内容较多,老师不易教深,学生也不易学精。 对此,刘庆来认为,中小学对书法的学习只要写好字, 提高欣赏水平就足够了,不必强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书法家。 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文字书写弱化的现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书法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让下一代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中, 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其次,政策出台后,由于中小学生每周要开一节书法课,对书法老师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因此,应该引进社会力量, 来弥补师资力量的短缺。 然而,引进社会力量虽有利于开展书法课程,但现如今社会上的书法老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直接让他们介入难免会出问题,因此,最关键的还得靠国家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书法专业, 让未来的书法教师能够接受最正规的书法教育。
书法要从娃娃抓起,目前,这样的提议已成为共识。 刘庆来说,中国书法是东方特有艺术,纵观我国三千多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点画尧结体尧章法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 主要是因为用毛笔写出的字具有线条千姿百态尧变化无穷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变化美。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大交融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民族文化,许多艺术门类会发生变异甚至消亡, 成为历史记忆。 中国书法艺术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有鲜活的生命力, 还需我们的下一代不懈地传播中国书法,弘扬传统文化!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丹青少年名家访谈]刘庆来:书法是文字的使者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