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艺术评论家,画家王俭廷先生的热情推荐,使我看到了曲士雄先生的一批书法创作。
曲士雄先生1963年生于河北安平,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酷爱书画,从事多年新闻传媒工作(新闻记者)以及书画的创作研究。现为国际中国名人协会秘书长,国际中国名人协会书法家分会常务副会长,雄风书画艺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北京三客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书法家。作品以弘扬徳、善、仁、和、正为主要内容。以倡导和弘扬德、善、美、呼唤德、善、美为己任的一位大气大笔的书法家。作品多被大陆、香港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西班牙等国的贵宾和朋友购买收藏。
曲士雄习楷先从颜体入手,意在取其筋。筋在,则气象自立,其楷书为颜体的俊秀之美平添了几分浑穆神彩。如“善”、“平安是福”、“厚德载物”等作品,颇具颜体的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的风貌鲜活生动,别具一格。
曲士雄在多读书勤习帖的同时,极注重对传统的借鉴和技法上的掌控,他临帖的刻苦程度,通过其作品尽览无遗。此外,也更注重对“意”的把握和“韵”的表现。在字里行间融铸一种以善驭意,以意驭法,以韵驭笔,以情驭墨,随性赋形,笔随心转,心手谋合,超乎象外。作品线质蕴含着清新凝练的厚重气息。
读其字如见其人,曲先生书艺享誉遐迩。我感到他是一位勤于在传统书法土壤中坚实厉练耕耘的强者。敏于对生活体察,善于把读与思,读与悟结合起来。其书法艺术总体特征是:古朴含蓄,浑厚大气,奇肆雄强,生辣潇洒。
古朴含蓄是其书法审美的核心,表现在作品的取法高古,气息醇厚上。浑厚大气则体现在其书法字势格局的气概和张力上。奇肆雄强,是曲士雄对传统书法深层理解和诠释。“奇”为奇逸,“肆”为旷达。奇肆为神、为韵、为情。《蜀道难》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世之作,全文近三百字,他以巨式尺幅,用魏碑揉进行楷之笔意,一气呵成。尤其是他对枯笔的大胆运用,对墨色黑白大强度反差的处理等等,均让作品的线条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曲士雄说:“书到生时,即熟时”。有了这种思想的指导,其书自然生出生辣的韵味。他不喜欢写平庸世俗之句,多是选择一些警世诗文与和善旷达有新意的内容。他认为这样能增加“生”的味道。所谓的生辣潇洒,是他理想中的用笔老到沉着,老辣纷披,是线条运作到达一定层次的一种变化和胸臆舒发。
曲士雄的作品不论是鸿篇巨制,还是斗方小品,既有匠心独运之妙,又合乎自然道法之趣,让人陶醉于一种高古、豪放、沉雄,博大的审美领域,是古典主义美学观的流露和反映。从他的书法中,可以窥见一种相对性和辩证观。他对传统渊源的挖掘、痴迷,并未使其放弃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吸取、渗透。相反,他的创作观念随着传统根基的不断递增而愈来愈强烈的期盼调整和更新。无论是对现代派、学院派还是流行书风,他都能借鉴、吸收和提炼其精华。这种对现代意识的接纳和承认,反映出他对书法创作核心意义的深刻领悟和见解。
曲士雄书法创作从四个阶段走来。第一步是打基础阶段,他主要致力于对晋楷及颜柳等人经典作品的临习和对北碑中《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的研究和临创实践。这个阶段,他对书法的法度,用笔结体的把握、章法布局以及创作意识等,都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阶段,他开始深入碑学,临写了大量经典碑书作品,吸纳更多不同风格的优秀版本。他下功夫较大的有《郑文公碑》、《石门铭》、《张黑女墓志》等。他在意临阶段采取多个碑帖相互混杂的临习办法。他认为此方法不枯燥,有兴趣,即可多掌握几种碑帖,又能较快地将几种碑帖融会。临碑范围广、数量大,促成了后来的由量变到质变和艺术素质的提升。第三是借鉴帖学阶段,为了重点补充碑学的营养,滋润书法作品逸气,有计划的汲取帖学经典作品的营养。他临习研究的对象主要有: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经典之作。通过对帖学的研究和思考,他的书法有了碑与帖两个书法流派体系的支撑,路子越走越宽,潜能较之以前更为雄厚。第四是探索自我之书阶段,这个阶段,他开始大胆地对其书貌创作进行梳理。他以魏碑为龙头,牵带原有的书貌构架进行改革尝试,在古典主义碑学的创作基础上,借鉴吸取当代书家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碑学创作之路,他以魏碑兼及颜楷,使行楷古朴凝重,线质张弛有度,蕴藉深远。不断完善其作品的境界与格调。
曲士雄以自己的智慧、勤奋和修养,经过不懈的努力,定能打开通向书法艺术高地的大门。我们期待着他创作出更多如歌行之畅,似诗舒其情的精彩之作。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丹青少年名家评委]曲士雄:如歌行之畅 似诗舒其情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