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艺术可谓源远流长。1969年,一群美国当代艺术家计划着将一座博物馆送上月球。
美国航天局的官方渠道太过官僚,但这并不能阻止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伯特•劳申贝格(Robert Rauschenberg)、大卫•诺夫罗斯(David Novros)、弗里斯特•迈尔斯(Forrest Myers)、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以及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的大无畏精神。相反,他们想方设法把博物馆弄到了阿波罗12号登陆舱的腿上,其实这个博物馆就是个小小的瓷片,上面刻了六幅小画。当然,美国航天局并没有官方记录下这次行动,但《纽约时报》在阿波罗12号发射之后的几天,就披露了这件事。
这个“博物馆”看上去就像个亦古亦今的电脑芯片,上面的图案包括由劳申贝格创作的一条波浪线、由奥登伯格创作的一幅涂鸦老鼠、由约翰•张伯伦创作的模板图案,以及由沃霍尔创作的所谓“由他姓名首字母缩写所组成的艺术书法签名”——但看上去显然就是个阴茎。
在我看来,这个“博物馆”的艺术价值更多地在于非法将它放在登陆舱腿部这一过程,而不是图画本身。月球博物馆是个宇宙事件,是人类对外太空的介入,是没有任何人类能看到的表演。至今仍有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美国航天局绝不会承认它的存在。而这可能就是艺术家与探索太空的科学家的区别。对于艺术家来说,最终目标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将秘密玩弄于股掌之间。太空会激发出人们的敬畏、激情,以及希望,而这些正是艺术的硬通货。
尽管太空史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但太空本身不属于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物种、任何意识形态。显然,宇航员、科学家和工程师最能解释大气层外与人无关的广袤宇宙,但神秘主义者、神话创造者、萨满们早已在几世纪前就达到了类似的境界。当然,自启蒙运动以来流行的说法是,理性而神圣的科学与之前混沌贫瘠的大杂烩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那些学科交织的年代,我们似乎更能在欣赏某一学科的同时不贬低其它学科。这并不是个新观点,甚至美国航天局也为劳丽•安德森提供了演出机会。
若我们将视野开拓到自己星球以外,那么“月球艺术”和“太空艺术”就与陆地艺术一样,并不是那么科幻了。现实是孕育冒险和创造的沃土,因此一旦艺术家们登上了地球轨道、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谁又能说他们在理解太空上不如那些科学家呢?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月球艺术——月球上的艺术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14/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