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来中国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这种思潮的主要思想是倡导中国图书馆学界应发展实证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的工作者,秉承唯物史观,讲客观原则,重视史实,守学术良知,具备独立于思想意识形态之外的求实精神,对历史事件全面把握,从中窥见学科发展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史;独立意识;求实精神
1 实证研究缺少的原因
近来中国图书馆学界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这种思潮的主要思想是倡导中国图书馆学界应发展实证研究,众多的作者列举了诸多例证来证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实证研究的缺失,学者们通过文献计量和分析的证据表明了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面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文献的统计数据只能说明中国图书馆学界理论研究总体数量较少,但没能解释这种缺少的产生原因。
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缺少,并不是实证研究自身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实证研究自身的数量或者方法。从历史文献的分析上看中国图书馆学界的学者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介绍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可以看出实证研究的缺少不在实证本身而在实证研究之外。理论与实证之间到底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从科学研究理论的原理开始探讨。
2 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2.1 科学论
从科学研究原理的角度上讲,理论和实证是科学研究中互相联系的两个阶段,那么,科学研究中理论和实证是不是矛盾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研究者使用的两个概念:归纳和演绎。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理论和实证均不是这个过程的唯一起点更不是终点,虽然理论和实证是统一的,但理论和实证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实证处于经验层面,而理论研究处于思辨层面。二者在科学研究中都不可缺少。
2.2 需要重视的环节
在研究中我们容易忽略的不是理论本身,也不是实证方面而是忽视了关键的两个环节:“归纳和演绎”。如果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理论,我们还可以借鉴别人的理论;如果我们不懂实证研究方法和技巧,我们还可以从文献中学习。而当我们需要从理论到实证,或者从实证升华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究竟怎么样从一个理论作出的新的假设交予实证检验?这种归纳/抽象/演绎/假设的能力才是一个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研究素质,也是高端学者和一般学者之间明显的能力区别。科学研究将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两个哲学层面联系了起来。一方面理论和社会事实存在联系,另一方面理论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构建社会事实。我们中国图书馆学界在理论与实证方面的争论正是源自我们对科学研究中演绎和归纳能力的不足,才将这一矛盾转加到了理论与实证的身上,将两者对立起来,从而忽视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 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学界研究历史,认识历史,为的是总结过去,把握现实和开拓未来。历史著述的质量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者的独立意识及编写原则和方法,只有以史料为依据,不受思想意识形态影响的史学著述,才会有生命力。体现在图书馆学学科发展史的研究上,就是力求对史实的客观把握,把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探讨和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而从中窥见学科进展的某种规律。
在图书馆事业建设中,图书馆方针和任务是文化事业方针任务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事业方针任务是党和国家一定时期中心任务的反映和体现。根据国家的发展形势,图书馆服务对象依次有工农兵、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等,进而,在国际文化规划的要求下,规定了不同图书馆的任务要求。在史书的编纂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本体论为要,对历史做客观记述;一种是从繁杂的史料中寻找出历史的某种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是著作,以记述期刊资料为主,其中包括研究论文、工作总结、情况报道和材料综述。第二是观点,既记述主流观点、强势观点、专家观点,也记述非主流观点、弱势观点和读者观点,力求反映多元观点互竞的客观图景。第三是事件,以记述全国性图书馆工作会议、科学讨论会等等为主。在史学著述中,
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是见出治史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历史细节窥见历史事实,是史学研究的别一风景。
4 求实精神:将史料作为史学著述的核心
编纂者对图书馆学史料作忠实于事实的记述,并非毫无观点、毫无立场的照录史料,而是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原始材料作出取舍。这充分体现出编纂者对把史料作为史学著述核心的重视。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图书馆学应弘扬求实精神的探论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