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时代,网络进入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认为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应适度、合理地运用。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中职语文;辅助;合理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062-01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堂上,“传道授业”的教师成了传播信息唯一的人,于是,出现了“讲台上单方面的知识灌注,而讲台下职高学生被动地学习”的尴尬。本来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双向的信息互动明显受限制,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而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思维方式、交流的方式,因此,获取信息方便、传播速度快的网络成为中职生的新宠,腾讯QQ、微信、微博、网络文学等涌现,网络成了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面对着网络传播信息“铺天盖地”的势头,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并欢迎这一人类科學技术的新成就”,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课堂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然后,教师利用网络环境,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从空间上、时间上,把中职语文和生活相融通,使语文课堂得到延伸,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语文课感兴趣了,,自然有助于他们理解并掌握课文知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进一步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然而,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补充和一种手段,课堂教学不能过度依赖网络,否则会造成学习只是停留在视、听的表面,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必须遵循“适度”“合理”。下面,以笔者融入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设计《废墟的召唤》为例简要分析。
一、适度运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搭建交流平台
(一)课前:搜集信息,做好预习
教师在课前几天,通过微博平台,发布预习题:(1)预习基础;(2)图片设计;(3)提出阅读疑问。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指定文中景物描写,每组学生针对一景,利用动漫专业所学的“Photoshop”知识,进行图片设计,组长收集并将作品通过腾讯微博进行回复提交。教师微博广播:请把阅读疑问回复提交,这一问在于调查阅读障碍。有指向性的预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更有针对性,而新媒体的介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构建了师生的平等对话,也让教师能够便捷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
(二)课初:微课范读,创设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借机插入一段“微课”,让学生欣赏示范朗读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课中:微课聚焦,重、难点突破
1.配图于文,静静读景
“从这段文字中,我读出了,这是的废墟”。学生利用专业来设计组标、图片,小组分工,读文字、找素材、找音频、做标志,组员之间各司其职,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而且,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微课讲析,突破重、难点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各组派出代表,展示“呼唤谁?号召做什么?”展示之后,教师现场总结每组学生回答的准确度和全面性。然后,教师对“班级微博群”里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课堂最后,各组学生制作成PPT,传至我的邮箱。
(四)课后:微博写情,寄语笔端
本节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以“我是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从《废墟的召唤》这篇文章里,我读到了……为内容,写成一篇博客。”然后,学生把信息上传到班级微博群里。大家能互相阅读并学习,并且能够通过文字来表情达意,进而对课文进行延伸和拓展。动漫专业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他们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表达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对于他们的专业:动漫专业技能的训练,也得到了一次强化。
二、合理运用,合乎学情,遵循规律,切忌本末倒置
读、说、听、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语文教学都要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品鉴语言、积累语言渐进濡染从而笔下有文,养成语文素养。
中职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的知识传输,反而那些通俗、有趣的内容往往会吸引他们。因此,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习得能力,循序渐进,注意观察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搜集资料”—“剪辑材料”—“创作作品”—“文字表达”,这中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否有提高,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创新精神、实践活动能力,教师都要考虑到并给予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并提升语文素养。
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明显,但却难以保证课堂上学生专注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看到教学资源丰富、提升课堂积极性的优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课堂的专注程度在一堂课上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不能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形式大于内容的做法反而忽略了学生“学语文”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只有适当、合理、有度地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组织学生研究性地学习语文,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永华.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契合[J].职业技术,2016(4):83-84.
[2]方蓉.浅谈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3]王甫.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
[4]刘松明.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设计初探[J].现代语文,2013(2):76-78.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适度合理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