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化始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在文化的引领下,才能真正构建中职和谐数学课堂,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文化氛围,培养适合未来的职业技术工人,为学生数学文化充电,从而树立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
[关 键 词] 数学;数学文化;师生关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074-02
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我国齐民友先生在《数学与文化》中说:“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就是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而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現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应给予特别的重视。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需传授的是数学文化。以丁蜀中专紫砂陶艺方向紫砂实验班为例,中考数学试卷满分130分,全班平均分为49.7分,最低分为23分,50分以下21人。这些学生把数学视为升学的冰山,一致认为数学是一门“与实际无关”的“枯燥乏味”的抽象学科。从2014年以来,中职校教师面临江苏省中职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学测”)的压力,长期停留在“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上,而忽略了数学教育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学什么”“学多少”。因而从文化角度来关注数学,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无疑是持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打破现有僵局的有效方法。数学文化的修养往往比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身在深层次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能拓宽用理性思维对待未来职业生涯的视野。
从数学学科本体方面来理解“数学是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从科学语言方面来理解“数学有简单性、深刻性、统一性之美”;从数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在紫砂实验班学生的眼中,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是冰冷的过程,学习数学的成果是无用的工具,但是,若我们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去,把教育价值的文化点挖掘出来,以恰当的带有文化气息的手段去哺育学生,那整个思维过程将是火热的,数学课堂的磁场将是流动的。而数学学习的过程,将会是学生体会数学思维抽象性、逻辑性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理性态度与精神品质的过程。此时的数学教育就将是传承和发展数学文化,数学课堂将会是“化人”的阵地。
怎样融合数学课堂文化,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面临的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
鲁迅的《准风月谈·难得糊涂》说:“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教学亦是如此。对于紫砂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初中数学的掌握是非常不扎实的。例如计算机老师沮丧地反映,在二进制的教学中提问到求值,能回答出答案的只有7个学生,实际发现班中基础较好的学生需用2*2*2=8解答此题。但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逻辑类题,如“某班级有学生35人,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中,已知该班级有13人未参加比赛,有12人参加了田赛,有15人参加了径赛。该班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该班级同时参加田赛和径赛的有多少人?”能解题的达1/3,大大超出预期值。
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效果的为数学开放式问题,此类题的显著特点是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牵蜗牛散步的理解、宽容
曾在现任班级问过:“你觉得,数学课和你有什么关系?”得到较多回答的是:“我觉得数学课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觉得学数学的意义是什么?”得到较多回答的是:“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
事实体现缺少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师生之间是零交流的。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但更多时候教师只考虑到教学任务、教学目的,遗忘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怎样把我们的目标变成学生的目标,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话语,明白教师的上课意义,让学生能跟着教师进入课堂,而不是游离在课堂外看戏。中职学校非单招班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能力本就薄弱,学生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降到最低,和教师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若教师一味用“冷方式”——“一言堂”、不管不问的方式处理,那这样的课堂就是零交流课堂,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数学课堂的关键。
围绕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进行师生沟通,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好习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挫折情绪管理,尤其是如何促进学生形成爱心、诚实、合作、专注、自信、创造等良好品格等在教育中最为重要,传递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并答疑解惑。
在数学课堂中试着牵着蜗牛去散步,层层诱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享受静待花开的美好。
三、师生间的相互认识——运用同理心接纳对方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融合数学文化,提高课堂实效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