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早在20世纪初,人本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一场“重心转移”的变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现代教学理念的重心。时至今天,“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很好地演示了这一转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活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活的学习方式。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职业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研究性学习;职业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058-02
一、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在朱立峰的《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书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生活”。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学习载体;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学习活动。简单来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六要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一种活的学习方式,其中情境导入、任务设置、过程参与、资源共享、成果展示、评价生成六大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情境导入。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某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所设置的情境不同,教师可以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情境导入。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图像、视频、标本等方式;也可以使用现场展示,借助演示、活动和实验等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言,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背景”,问题等方式。
第二,任务设置。这个阶段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针对情境导入环节中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任务的设置。任务的设置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并非随意确定的,要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完成问题的具体任务。
第三,过程参与。这个阶段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具体阶段。主要包括了小组角色设定,任务分配,制定工作流程以及进度控制管理等。学生可以按照确定好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等方式,利用适当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四,资源共享。这个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预防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跑题,完成的任务与要求不相符。其次,可以预防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共享有效的资源,引导学生加深对任务的认识,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但是这个阶段不可太早实施,不然就会剥夺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第五,成果展示。这个阶段通过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告诉学生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也一起学习、交流,达到共进。
第六,评价生成。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总结的阶段,通过对任务完成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对最终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指明改进方向,提供改进方法。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色与中职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所有的计算机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本课程的教学一般在80课时左右,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应用(以Windows7系统为主)、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和信息交流等。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学的基本技能是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包含了在办公室办公时所需要的常用软件,是中职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办公室技能。
(二)中职生学习现状
在职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专业以及电子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好,财会、家具、酒店等专业就显得略逊一筹。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阅历等不同,计算机水平也有差别。中职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但是,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对外界非常好奇,且动手能力强。
三、职业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职生具备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从研究性学习的六大要素中不难看出,要参与研究性学习,必须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懂得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初步掌握进行小组分工、任务设置的方法。首先,现代中职生虽然知识量和能力有限,但已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能自主地根据所看、所经历的发现问题,有共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其次,他们有一定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敢于质疑,他们会针对问题提出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法,教师只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就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最后,现代中职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很好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小组分工,任务设置,并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把任务延伸到课后。
(二)計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1.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景条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计算机设备、图像、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方便展示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例如,学习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时,根据情境引入,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从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设置条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实施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根据问题提出个人的想法。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