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校园作为最接近社会的一个环境,学校教工的品行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也开始逐渐明朗,应开展积极的政治认同研究,从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即大学教工人品问题研究入手,提出“朱墨理论”,提出开展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实现方式的设想。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大学教工;人品建设;实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0-0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三观”塑造的关键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校接触、学习、模仿的人就是教师,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层次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应从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着手,坚持大学教工的“去劣”机制而非“拔优”机制,应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和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在实质上就是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公民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理性的认知和持久的追求。从宏观到微观,“四个自信”不仅仅是德育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内容,还都属于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四个自信”的实质就是政治认同,在当下中国,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政治认同的研究都不算早,政治认同的概念也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提出来的。但是,国内外学界将政治认同与人品建设,特别是将大学生政治认同与大学教工人品问题联系起来研究的,实不多见。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已经成为“90后”,“90后”的学生享受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喜欢自我挑战,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被理解为“灌输式”“填鸭式”的,甚至被戏称为“洗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对校园内外的政治氛围和现实社会的政治认同往往是浅层的,多是情感层面的盲从或拒从,而不是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信任,当社会思潮发生急剧变化时,青年学生群体也因此盲从或摇摆。也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实现方式问题才成为具有深刻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学者近年来热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方式的研究设想
本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为主。本研究的目标是,论证大学教工人品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这是一个包容诸多研究分支的大课题,主要内容暂列如下:
(一)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影响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事实例证。从这些例证中探讨教工人品对青年学生人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子,特别是领袖人物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师人品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研究材料选取倾向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
(二)国内外人品研究现状。梳理学界对于人品问题、人品建设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人品与学术、人品与官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在政治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和意义。学生时代是人生“三观”塑造和确立的关键期,大学生在校园里所受到的行政氛围熏陶往往被感知为校园外的社会政治氛围。若不加以点拨和教育,大学生习以为常之后,带着校园里的书生气和校园行政化叠加的心态走向社会,必将受到社会大潮毫不客气的洗礼。
(四)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显示,行政部门的教工人品问题更受到大学生关注。大学校园教工人品问题所带来的言行劣迹与行政化问题对当今大学校园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教授及博导师风师德失范对当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教工(尤其是中层干部)人品建设应提上日程。
(五)本研究的难点一:人品建设理论研究。人品的特性:历史的,时代的,动态的,积累的。教工人品内涵及量化、衡量人品状况的现实水准,人品的分层、分类研究,影响人品建设的现实条件和具体路径。最终形成一份“大学教工人品建设量化细目表”。
(六)本研究的难点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基于学界社会认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朱墨理论”。该理论观点观照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模仿学习;涉及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而教工人品的衡量尺度及“去劣”“拔优”机制的建立及学者型教工行政体系的呼吁,都是此理论观点的重要理论基础。
(七)本研究的难点三:关于“大学教工”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以“大学教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结果以及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搜索到的文章极少,,而且都与大学教工的健康状况、生活条件、业余活动等有关,能和大学教工人品问题有关联的研究文献寥若晨星。
(八)教工人品建设与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关系的调查与访谈。选取三至五所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为“朱墨理论”提供现实例证,目的是为检验和修正该理论。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析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方式的关联性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