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研究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现其教育特色及不足。研究的主题:从中国护理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护士执业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论点:中国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培养目标具有特色,课程设置能体现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较活跃,护士执业考试体系不断完善。结论: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国际接轨转型时期,可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
[关 键 词] 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展史;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4-02
一、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展史
中国的护理职业教育最早是以学徒制中医护理形式出现,中医护理强调整體观念,常用的护理技术有:针灸、拔罐与刮痧、推拿、中草药护理、太极、气功等。现在很多中医院的护理往往结合西医护理技术,对治疗慢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比较有效。被公认为正式的护理教育是1860年英国的南丁格尔在伦敦的Thomas医院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开始的,她结合自身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经验,探索护理教育的最佳方式,认为护理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护理教师应当由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护士担任。此后由她创立的护理教育制度成为后继出现在欧洲、北美及日本等国家护理教育的标准模式,这些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护士学校[1]。从此拉开了全球护理职业教育的序幕。
西方近代护理作为西方医学的组成部分,进入中国的最初形式是通过传教士开办医院的方式。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首创护士学校,开始用比较正规的方式培养中国护士。早期的护士学校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带教式的也就是学徒制,学校附属于医院,几乎每个医院都有一个护校。中国最早的专门护理人员正是由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
1921年,开办高等护理教育,1950年停办。1931年,开办红色护士学校,1941、1942年护士节,毛泽东先后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学士学位教育于1983年天津医学院开办护理系,目前18所院校设立了学士学位的护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1990年批准,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开设护理硕士教育,学制2~3年,目前,开设护理硕士教育的大学越来越多。2004年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两所大学开始招收护理博士。因此,我国现在的护理教育主要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五个教育层次,以大专、本科教育为主。我国的大专、本科的护理教育现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大多按照医学教育模式来安排,没有完全分成人、儿科、老年、精神障碍等不同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在同一岗位上从事相同的工作,只有科室的区别,而没有分级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故部分学历高的学生就业后难以安于岗位工作。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目标的进修课程,是向在职护理人员开设的课程[2]。这是学习美国的管理方式,要求每年一定的学分才能有效延续注册。但在目前大多数从事医学教育的专业人员来看,中专和大专属于职业教育,中专是属于中职教育,而大专属于高职教育。
近年来,虽然高职护理招生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而有所影响,少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但在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的鼓励下,加上我国“未富先老”老龄化严峻的形势下,护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护理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
二、中国护理职业教育现状
(一)我国的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在的护理教育主要分为五个教育层次即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护理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层。从1950年实行中专教育以来,接受中专教育的学生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之前可以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都是成绩名列前茅才有资格参加中专考试,成绩在全省市排名靠前才有机会考入中专学校,而现在形势完全不同,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靠后不能继续就读高中的学生才进入中专学校就读;进入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部分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才选高职院校就读,容易让人误解为成绩不理想者就读职业教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劣势。另外,虽然从中专层次到大专层次及本科层次也有流通渠道,但是考虑到经济因素或者基于极少数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导致往上提升学历就读的学生很少,远不如美国护理教育那样易于流通。因此,我国的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可以尝试部分教育专家曾经呼吁过的将职业教育体系独立成一个类型,像台湾护理教育就是如此,职业教育在台湾非常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欢迎。
(二)培养目标具有特色
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职业教育比较积极,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兼具行业特色,如我校是属于民政行业,在培养目标上就描述为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和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服务专门人才,也体现对人的尊重等理念和职业特征。
(三)课程设置能体现改革
我国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转变的,经历了“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提出了“循证护理”“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等。但从文献查询和交流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数护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在沿袭传统医学教育框架,虽然提到过弹性学年制,大多数还是学制3年。
分析目前国内护理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发现,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仍呈明显的三段式,即一年级设置基础课,包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多为体育、政治思想、计算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二年级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专业课基本沿用医疗的分科体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等课程,部分高职院校也曾经尝试与国际接轨,开设成人护理课程,将内科、外科护理融合,但在实际尝试过程中,还有水土不服的状况发生,例如学生到医院实习,医院带教教师部分认为这样的课程不太适合中国实践,学生也茫然这样是否恰当,需要花费时间将护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融合到这门课程;从第三学期开始三年级进入临床集中实习。目前我国若想像英美国家一样实行全过程理论和实践结合,实施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没有附属医院的学校很难达到。医院也不会像国外那样由学校安排教学任务,我国实习医院是自己安排实习任务。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国护理职业教育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