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从“互联网+”的视角设计建构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该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个学习活动环节营造出一种自主性、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和吸收内化,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开启了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7-03
一、引言
为了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目标,我国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都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學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次,由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多为静态封闭结构,动态生成与生命进化能力极差”(邵华、喻惠群,2015),优质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第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过于单一,大班授课加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无法达到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通过“人际协作活动”来实现意义的建构。
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大力推动着全面开展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把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我国英语学界逐渐流行开来。网络公开课、TED和MOOCs等教育资源平台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有力地冲击着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固有认知。为了给广大教师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意见稿,提出了要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融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实现有效教学”,并“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它便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而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宁家骏,2015),其目的是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而当互联网和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时,则可实现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发挥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等方面的优势。借助此方式,学习者能通过短信、彩信、微信、微博、RSS、Wiki、BBS、QQ以及校内网等社会化软件和社交网站进行互动交流,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终端设备,获取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为一体的多形态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资源,实现优质大学英语学习资源共享(余胜泉、杨现民、程罡,2009)。
(二)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简称为FCM,其核心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实现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修正和颠覆。自2000年美国塞达维尔大学的贝克在第十一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便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并很快风靡全球。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学习者在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过程,而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答疑、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朱宏洁、朱赟,2013)。相比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认知,彻底改变了一成不变的师生角色、教学过程以及学习环境。可以说,这种将集体讲授转变为交互式学习体验的创新模式不仅帮助学习者实现并提升了知识的建构与吸收内化,也顺应了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是建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取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实现意义的建构,因而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重要方面。这四者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既充分肯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主体地位,又明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功用。这种角色定位帮助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基础,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实现新知识的获取。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要求。在课前学习活动环节,学习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互动交流平台使自己融入“情境”之中,并“通过听、看、读、交流以及其他感知方式构建知识,实现知识内化的最大化”(邵华,2003)。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协作者和指导者,积极营造探究式、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达到良好的交流互动,并最终帮助学习者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与吸收内化。在课后巩固提升环节,学习者与教师、小组成员就所学的知识继续进行探讨,强化并提升对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全新的翻转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学习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也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转变为了扮演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角色。同时,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媒体也成了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重要工具。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