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技术素养;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22-02
双师素质的教师是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的内在要求,“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涵教师的技术素养与教学素养的专业化发展。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上,应建立技术项目实践与教改项目实践“双维驱动”的有效模式,技术素养的发展需要建立“技术工作本位”的学习方式,教学素养的发展需要加强“教学工作本位”的学习方式。
一、“双师型”教师的两类实践性学习
(一)基于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认识,实施两类项目实践
从工程师的技术素养与能力分析,“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立足于工程实践、工作实践,通过技术项目实践提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从教师职业的教学素养分析,教师要能够立足大纲、国规教材、校本资源、学生学情、就业岗位,开展课程的二次开发,成为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者,开展实训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实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运用、教学评价手册的编制等教学项目实践。
(二)以项目实践驱动教师的实践性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对教学规律的原认知来源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有效的实践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认知的有效途径。技术项目与教学项目,分别立足于教师两个工作本位的实践性学习,以成果、服务和决策为载体,让参研老师把自身的实践问题、同伴的实践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行动记录、行动观察、行动反思、行动报告,研究行动样本,领悟教学的规律与实践艺术,从职业新手成长为熟手,从熟手成长为专家。以项目实践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符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性要求。
(三)基于“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难点和教改需求的项目实践
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为研究范例,建立常态化的教师技术学习机制,让教师在技术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和分析实践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搭建“双师型”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平台。课题组探索“以学生职业实践为主线,低起点实践、可持续终身发展”的电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提倡教师基于自身技术专长和兴趣选择技术项目实践内容,尝试开展实训项目研究与开发、制作特色学具和教具等教学改革项目实践,为学生成功的课堂学习创造条件。以教师自主规划的教改实践项目驱动“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价值。
二、项目实践驱动教师的技术研修与教学研修
(一)电工电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电子技术和工艺(规范)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创新性强,电工电子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不但要有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了解职业岗位和生涯发展,树立终身发展的职业理想。这些都给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技术能力提升、教学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电工电子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要突破缺乏“技术工作本位”学习的短板,又要通过“教学工作本位”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项目实践有效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在现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中,“技术工作本位”的学习受制于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度,一直难以进入校本研修的世界,技术学习成为教师个体自我成长的任务,缺乏有效的支撑和管理,教师专业成长以“放养”式发展。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应建立技术实践的校本研修、团队合作、专家引领、考核评价4个机制,形成电工电子专业技术核心能力模块化、序列化的培训课程,创造有利于电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课题组提出的“双维驱动”、四个培养机制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项目无论是技术实践,还是服务实践,都能契合“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建设校本教研机制、团队合作机制、专家引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从机制建设、制度探索、保障投入、有效供给等方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三)項目驱动教师主动作为,成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
在三明市电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教师到企业实践集中在暑期,跟岗实践学习的内容与教学任务有距离。这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的空间距离,还有生产时间与教学时间的距离,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教师要超越这个距离,并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主人。我们期望建立职业教育师资驻厂实践的“学徒式”培养方式,从立法、经费保障、岗位轮休等方面形成“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
(四)项目实践主动迎接创业创新浪潮,开展校园双创实践
电子类专业的创业创新实践同样在中职学校层面有可为之处。类似于高校的电子创新开放实训室,中职学校也可以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校园电子创意创新活动,既要点燃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的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创新的实践,为未来培养人才,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基。
(五)倡导“跨界”“融合”的专业项目实践
在智能制造、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专业的边界已被打破,电类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主动适应工业4.0给岗位技能或岗位群带来的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发展愿景,学习“跨界”的专业实践,,“融合”其他学科专业的新兴知识、新技术。学习力已成为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师资能否胜任教师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
(六)工作室研修制度成为团队建设的模板
技术是由掌握技术的人来实现的,技术的本质要求技术的传承学习必须是人与人的互助学习、团队合作方式。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可以建立企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在强校与弱校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建立学校名师工作室;在与高校培训资源对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高校专家领衔的技术项目团队。通过多种团队建设,把教师的技术研修、教学研修从个人的封闭空间中走出来,在团队反思中加快技术素养和教学素养的提升。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提升“双师型”教师技术素养与教学素养的有效机制①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