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庄浪县职教中心,甘肃 平凉 744699)
[摘 要] 分析了甘肃省中高职院校汽修专业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为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课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14-01
实行汽修专业中高职院校贯通培养,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2014年起,我省主要分“2+2+1”和“五年一贯制”两种形式,实行中高职院校贯通人才培养。目前,汽修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衔接问题更为突出。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
一、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平台
目前,我省中职学校有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和各专业学科组,还有汽修职教集团,也定期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汽修专业的发展。但由于定位不同,他们基本没有涉及中高职贯通培养方面的内容,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相互衔接、沟通交流的平台。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统一的渠道和机制。
(二)原有课程体系的束缚
从我省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校为增强办学吸引力,迫切需要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对于高职院校提出的一切要求往往都是唯命是从,高职学校在贯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高职院校单方面制订的,避免不了制订的一些方案有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在中高职衔接中,基本上都是在管理体制、招生制度等宏观层面上的研究与合作,具体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和合作还不够。中高职学校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不统一,仍按照原有的专业学科体系建立课程体系,而未能够以汽修专业贯通培养的视野建立起以社会需求即岗位群为基础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从而出现中高职课程从名称到内容上不连贯的现象。
(三)培养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省中职学校的培养方向有升学和就业两种基本形式,升学有职业高考、对口单招、推荐免试入学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等形式。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课程开设既要考虑与同专业其他学生之间的平衡,确保教学工作开展方便,也要兼顾中高职合作培养课程要求,其课程开设往往被边緣化,加之缺少必要的考核措施,反正学生时间一到都可以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校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对口升学考试,学生无忧,,学习态度也大不如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
二、汽修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的方法与途径
(一)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工作平台
根据我省目前的情况,建议由省教育厅统一协调,成立中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下设中高职贯通培养汽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平台。
汽修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主要开展政策调研、组织协调全省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等工作。制订中高职衔接工作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可以加强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推动各学校做好中高职衔接的各项工作。汽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重点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等的专项建设和专题研究。研究成果经教育教学研究会有关专家鉴定认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权威发布。通过工作平台,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活动、交流经验,打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一张纸,过后两相忘”的现状。
(二)建立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其实质就是二者的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有机结合状态。解决课程衔接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好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引导中、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根据各岗位必备的核心技能确定一体化的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此解决课程重复或缺失错位等问题。
(三)建立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落实,是提高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考核评价可重点针对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教师的评价由相应的学校依常规组织。
在合作过程中,中、高职学校方面的考核评价可由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和高职院校三方共同参与进行,应从课程体系执行情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师资配备等方面考核和评价,可按过程性监控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进行。对达不到贯通培养要求的中、高职院校,要进行限时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终止该专业的继续合作。
三、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围绕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推进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切实提高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1(25).
[2]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①本文系甘肃省级立项课题“汽修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PL2015-19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2—),女,汉族,甘肃省庄浪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庄浪县职教中心,研究方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汽修专业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