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构建创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其包含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主要解决践教学模式不合理、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真正实现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相吻合,实现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创新型;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00-02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一)成果简介
1.实现大学教育与专业和行业的接轨,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能力,还具有出色的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素养、不但能够就业,还能够在岗位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构建了“基础认知—工程训练—综合应用—探索创新”四层次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
3.实施分类探索,,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完整、训练全面、毕业设计“真题实作”、创新实践“项目驱动”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深化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实践教学内容、模式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实践教学在培养模式中所占比例比较少,而实践教学的验证性试验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合理地连接,缺乏系统性,缺乏层次性,缺乏特色,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吻合等问题。
2.解决了片面强调简单的动手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在校内模拟实训中,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忽视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更缺乏与行业的接轨;只注重简单技能的反复训练,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问题。解决了校外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模式中,将“工”简单地等同于“岗前培训”,是对特定岗位工作技能简单重复;“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从事简单技能的重复顶岗训练,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整合,不能满足创新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的问题。
3.解决了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赖于实践性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但目前,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多是由理论教师进行指导,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健全,且队伍不稳定,具有行业背景的实验教师更是稀缺,而具备“双师双能型”素质的专、兼职教师相当缺乏。
4.解决了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缺乏、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培养出能够满足行业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的问题。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推行“小学期”概念,形成专业与行业实践初体验
全面开展以行业为依托的行业认识训练,学生对所学专业在行业中的运用寻求切入点;全面开展以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集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
(二)基于实践教学整体布局、设计,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为“产、学、研、教、做”一体化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目标框架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学校建立了初步的实践教育体系。
1.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实践教育体系作为第一阶段:认知实习,具体包括大学生学校认知、行业认知以及专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
2.以在各专业学科基础模块中开设的实践教育体系作为第二阶段:实践能力,具体包括金工实践、电子实践等实践教学。
3.以在各专业学科基础模块中开设的实践教育体系作为第三阶段:学生集中两周时间进行实践,“双师型”教师“带教带学”专业实践,包括课程实践、行业以及专业集中集训,并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
4.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一纸行天下”,改革毕业设计全过程,实行“真做实操”,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
(三)全面实行“毕业年级综合性课题训练”改革,以“项目任务”式毕业设计为主线,将“行业能力综合训练”贯穿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
1.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核心,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自主性,解决学生主体地位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等问题。
2.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感受开展教学活动。
3.讓学生亲自动手,做真实事,构建“产、学、研、教、做”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知识+能力+创新”的“带教、带学、带创新”的“管、教、学”一体化的导师制教学模式。
(四)成立“双师型”工程实践实训教学中心,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一步深化“带教带学”教学模式改革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其职责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进而实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动学习。
三、创新
(一)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
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深入了解行业、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
(二)课堂教学讲座化
为强化毕业生学习能力训练,将原计划开设的行业认知、专业方向等课堂教学课程,改为讲座课堂。通过教师组织进行1~4次讲座,自主进行3~5次文献研习指导,撰写5000字的研究报告等方法进行教学,最后根据讲座参与、学习笔记、研究报告(主题报告)等情况进行结构化评定成绩。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构建创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