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的中德班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阐述了双元制模式下特殊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取消了学分制中的选课制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实践操作,满足了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
[关 键 词] 双元制;学分制;目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049-01
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2013年成功入选河南省开设标准化中德班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班”实行学分制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我校“中德班”的办学特色,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认识我校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教育模式源于德国,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和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教育模式特点是: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要想学习德国“双元制”,我们学校必须承担“双元制”的所有任务,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作品和產品合一、教学和生产合一,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生产要求,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二、实施学分制的目的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实行要达到以下目的:
1.优化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
2.建立自主式的选课体系,以利于学生自我设计和选择成才方向,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3.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4.建立教、学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以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分制的意义
学分制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克服目前教学管理模式中计划统得过死,培养模式单一、负担过重、专业面窄等弊端,推动各学科之间(文、理、工)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我校实施学分制的课程种类
由于我校是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学分制,中德班的课程是有一些固定的课程,因此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
文化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包括语文、数学、专业英语、政治课、体育与军事、计算机基础等。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基础、电工基础)、专业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PLC、气动技术、车工工艺、钳工工艺)。
实训课:电子实训、电工实训、钳工实训、气动实训、车工实训等。
五、我校实施学分制的学分与绩点
1.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量的基本计算单位。学分设定办法:原则上18学时为1学分,体育课和上机课36学时为1学分,实践性教学按每周1学分计算。
2.绩点是一门课程的成绩系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指标。学分绩点的高低作为学生毕业、获得学位、评优奖励的依据。
3.学分计算方法:学分采用不同的学科成绩分别赋予不同的等级权重系数办法计算,即学分=该课程所赋学分×等级权重系数。等级权重系数以“A等1.2;B等1.1;C等1.0;E等0”计算。
4.考试科目按照考试成绩的高低分为25%的A等、35%的B等、35%的C等、5%的E等四个层次,60分以上按C等评定,实践课程由任课和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学习态度、表现、实践能力等做出书面评定,并分别赋以1.2、1.1、1.0、0的权重系数计算学分。
六、“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学分制教学管理
1.教学精细化。学生每天上课前点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并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每次实训都要填写领料单,都要对实训结果进行打分上交实习总结,“强制性”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质量意识。
2.学籍管理。具有正式学籍,修满本专业规定要求的学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
3.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严格学生成绩管理、师资管理等,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所必须的数据信息。
在2016年5月中德班的考试项目时,我校机电中德班全部20人参加考试,通过18人,通过人数最多,通过率达90%,位居河南省第二。在2016年6月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中德班技能竞赛中,我校首次参赛就获得了河南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总之,在“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是一个新的教学体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尤其是我校学分制刚刚进行了两年,但我们相信,学分制教育不久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培军.对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5(2):22-24.
[2]郭志勇,楼世洲.用“职业教育集团”构筑中职学分制的运行平台[J].职教论坛,2005(7):17-20.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学分制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