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语文教学不重视、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尝试分析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138-01
在技工学校中以传授学生技术为主,学校以开设技术科目课程为主,对语文等基础文化科目不予重视。在学校不重视、开设课时少等条件下开展语文教学是困难重重的。为此充分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了解学生与分析学情出发,对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展开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与分析学情
最好的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年前对其弟子已开展了这样的教育。下面是对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分析。从年龄特点看:技工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9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从生理上发育已基本成熟,精力充沛、善于探索问题。从学生的基础素质来看:目前入读技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来看: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他们都掌握了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语文素养,然而一心想着入读技工学校就是要学习一门技术的心态,使他们逐步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激情。
二、以学习目的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语文基础薄弱而且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强迫他们学习只会适得其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多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语文水平的提高就是个人素质的提高,,但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虽然在技工学校主要是学习技能,但学习语文也是很有必要的,当有技术创新需要推广时,就必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总结与表达。没有清晰的语言表达,别人听得不明不白,再好的技术也難以推广,有了良好的语文水平就能为平时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增色。一句话,一切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支配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浓度
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我们应当运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如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可以下载一些配乐课文朗读的音频让他们听,同时找些相关的图片,制成PPT图片播放,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分享一些名作的电影、歌曲等。例如,在教学余华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课文时,我播放了《十七岁的梦想》这部励志的电影片段,并适时播放《永不放弃》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通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做一个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敢于维护正义的人。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毕竟和原来的只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字、词、句、段的内容去理解全篇文章的教学方式相比,这样的方式更易激起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保持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
四、投其所好,触发学生共鸣
语文课的教学可以投学生所好,通过参与活动去获取知识能触发学生的共鸣。在课前设置口语训练活动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情景表演、演讲、讲故事、辩论、模仿新闻报道、访谈等,让学生对每节语文课都有所期待。如果让学生轮流上台,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事例,浅显易懂的语言,触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活动,如抢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活动性较强的作业,如搜集有趣的俗语、对联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分享美文,如每节课读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尽量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装订成自己的作品集,鼓励学生多向学校文学社投稿,多向报章刊物投稿。若有学生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对整个班级都会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这样,语文的良好学习风气必将形成。
五、检测教学效果,给学生及时反馈
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但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呢?教师应该掌握清晰的反馈信息,学生也需要这样的一个环节来检查自己的所学,就如同游戏中的交互及时反馈设计一样,可以一步步深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遵循及时反馈的原理在语文课堂中设计检测的方案进行随堂检测。检测方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以下是列举部分检测设计方案:
1.设计调查问卷,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并及时统计反馈。
2.设计评价表,可设计课程内容自查评价表、学生互评评价表、学习效果评价表等,可以适当交互评价,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本人。
3.小组抢答检测,分组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课程结束时根据课程设置内容编制相应的知识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及时统计反馈,以检测小组合作精神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2]邹泓.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8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7.
[3]青木.史记故事[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5.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因势利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