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术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图书管理的生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点。图书馆的作用在目前受到了互联网的激烈冲击,出现了一些滞后于时代的现象。
[关 键 词] 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1-0032-02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工作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职能是系统搜集、整理、保存、传播文化历史等的书刊资料,功能是为社会不同机构和人群提供知识与信息服务的服务部门,隶属于科学教育文化机构。目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制作和数字化管理,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功能,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以便满足社会公众对图书资料的需求。
一、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图书馆的作用在目前受到了互联网的激烈冲击,出现了一些滞后于时代的现象。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要求,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传统理念上。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现代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有很大一部分是停留在传统管理方式层面,以书为本的书本位思想严重,重视对图书资料的收藏,轻视图书资料的利用。所以表现为只藏不用的怪圈,虽然有很多的藏书,但是作用发挥得不大。众多的图书资料沉睡在图书馆的书架上,难得被人动一动。这种观念不仅仅是影响了图书馆资料的利用,久而久之会被时代淘汰,失去为公众服务的机会,从而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和生存。另外是服务理念的缺乏,坐等顾客的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脑海中,没有跟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由于缺乏创新的服务模式,图书的借阅率不高,顾客稀少,图书资料被闲置的现状普遍存在,导致顾客不愿意来借阅资料,影响了图书资料的进一步开发。
(二)管理体制缺少一体化
图书馆隶属于各地的文化出版管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被行政部门管理。所以在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一个地区的图书馆都是各自为政,更别说一个省和全国的图书馆一体化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图书馆资料的利用和一体化的管理,资源不能共享,极大地影响了图书资料的利用和开发。导致图书馆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分工,不能更好
地发挥作用。
(三)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学术性并存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图书管理素质。随着图书馆藏图书形式的变化,对馆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其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员仅是具备工作热情是不够的,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同时还应具有极高的图书管理专业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保证自己熟悉图书管理的业务,检索、目录的编辑等工作都应该娴熟。
二、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首先管理人员要明确当前的形势,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尽可能全面掌握当今图书馆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对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影录像技术等都应该能灵活并正确地使用;能够做好图书馆内视听资料的使用和保管工作。所以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进行管理。还要学习使用网络资源,其他文献资料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图书资料的管理。尤其是和那些核心图书馆的网络联系,能够做到资源共享,让本地读者可以阅读外域馆藏的资料和文献,丰富本馆的藏书资源。所以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那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社会变革时期公众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多数是老员工,他们参加工作时就是采取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已经明显落伍了。需要进行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管理措施的培训,让员工掌握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员工服务。网络资源浩繁,查找便捷,引用方便,,这是纸质书籍无法比的,所以要灵活运用营销方法和服务方法,应对信息技术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二)加强馆员意識,提升服务质量
人的工作效率决定于主观的努力,一个人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即便再有高深的专业素质,也不会有高的工作效率。所以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读者第一、服务第一,不为名利只想服务的信念。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改变以往等客户、等读者的服务理念,主动上门服务、为客户实行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服务。上门征求读者的阅读需要,给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阅读和资料查询的作用。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是图书资料的查询要具有严谨的作风,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有一定的耐心,对不同的读者要提供不同的服务。读者群体一般是有知识和有文化一族,他们的需求也各种各样,要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想办法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做读者的贴心人。以往的图书馆工作是坐等顾客上门,而如今,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纸质资料正在被数字化资料替代,利用大型的数据库检索资料和文献成为当今人们追捧和大范围使用的途径,图书馆管理员要正视网络资源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并且善于整合网络资源,为读者所用。
(三)改革管理制度,挖掘馆员潜能
图书资料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资源,有效地对读者进行规范的借阅管理,是图书资料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开放时间、面对人群、借阅要求、阅览权限等方面要有详尽的规定。读者在办理图书证的时候必须凭借本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工作证等)办理,如果图书证丢失应该及时报失,而且不可以借给他人使用。
制度是一个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也是提高馆员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同时科学的制度也是挖掘馆员潜能的途径。通过建立各种奖励机制,激发馆员积极工作的热情,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教育激励、荣誉激励等措施,提高员工热爱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以人为本,以客户为重。做好图书资料的管理,重点是图书的新增、修改和报废,并能够生成图书资料库的功能。对于新增图书资料的购买和管理,要按需进行,选择好供货商,及时处理报废的图书资料。
做好读者的资料管理,对于读者资料的新增、修改和撤销,并及时生成读者资料库,方便对读者的管理。做好借阅资料的管理。对读者借阅、续借以及预定等进行随时的修订和处理,并生成读者资料库。对读者的资料进行审核,符合借阅要求者予以登记,然后进行资料的检索,查看是否有书,然后交给读者所需图书。
信息技术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图书管理的生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点。社会发生了变化,图书资料的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也应该随之提高,做好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积极为广大读者服务,是图书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黎.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14).
[2]曹秀丽.试论图书资料管理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
[3]何桂芝.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
[4]章亚娟.网络时代高校资料室的发展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4).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