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数控加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中职数控人才的综合能力,主要从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和不足入手,探究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1-0024-02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数控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现代制造的很多方面,社会对数控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数控人才培养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要适应现阶段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制订与社会需要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学生缺乏心理素质教育
现阶段,我国更多的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往往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基础差,,易出现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学生生活中缺乏自主性,缺乏吃苦精神,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习中缺乏全局意识,抗压能力弱,导致中职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
(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学科型为主,学校的授课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即便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也不过是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学生在数控操作中缺乏实践能力,即便是对学生实践进行考核,也是流于形式的。
(三)师资团队的缺乏
由于中职学校重视学生数控理论知识的讲授,现阶段中职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更忽视了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度低
中职学校在数控人才培养中已经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企业对学校学生的培训力度还不够,企业没有实际投入到中职数控人才的培养中,导致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二、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开始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全方位的方向转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现阶段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種充分联系企业和学校的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订单”相互联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到哪种程度”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教学内容更是学校结合社会发展共同制订出来的,真正实现了中职学校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完全对接。企业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降低了中职学生的就业难度,为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中降低了成本。这种模式有利于中职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人才,有利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寻找合适的工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进步。
(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生在大多数课程完成后,去数控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岗位中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完成企业生产任务,通过实践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并能够合理地运用实际生产中,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企业的生产中。但在中职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我国对顶岗实习的重视不够。200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现阶段的中职院校人才是实验、实训和实习三者结合的综合性要求,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学生必须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顶岗实习是需要学校与企业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培养综合素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提升综合能力。
(三)以“双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在中职教育中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的教学。现阶段,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有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证明自己学历的学历证书,又要有能够满足日后岗位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在数控专业中具备较好专业技能的证明。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度是非常实用的,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不同,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职业技能,调整学生的学习结构,让学习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尽可能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三、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深入了解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后,以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进行联系并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制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建立以专业技能和综合实用性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目前,中职数控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侧重学科性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又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工作能力。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并列入数控专业提升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内容,规范学生在数控具体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正确的实践操作。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重视实践的训练,并采用有价值的教学考核评价内容。通过构建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通过对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对中职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并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教师深入企业,接受再教育,经受现代企业的洗礼,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职业思想,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安排员工在学校中再培训,提高岗位竞争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四)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现阶段,中职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政府要鼓励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共同完成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企业要为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积极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实习中不断进行工作管理。只有校企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践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企业的硬件与学校的教学设备各有所长,新的教学模式应扬长避短,把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学校的实训设备、企业培训的教室和学校的一体化教室相结合,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硬件设备的融合过程中,必然也要经历漫长琐碎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寻找共赢点、抓大放小、建立信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综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数控专业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尽最大的可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数控人才。中职教育要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朝着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目标努力,积极构建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企业需要的高能力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