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怀仁县委党校,山西 怀仁 038300)
[摘 要] 困难群众问题是关乎整个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大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但在新时期,在政治保障、经济帮扶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和加强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完善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优化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工夫。
[关 键 词] 困难群众;人文关怀;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86-02
困难群众问题是关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的大问题。解决困难群众问题是一个包含政治保障、经济帮扶、思想关怀等方方面面内容的系统工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但要增强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还需要重视精神帮扶,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新时期,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完善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优化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下工夫。
一、加强困难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困难群众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在经济层面,主要表现为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就业竞争力差,心理较脆弱等。对困难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从个人层面看,有利于帮助困难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摆脱困境。思想决定行为方式,一个拥有积极思想的人对生活必然保持高涨的热情,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哪怕生活中遇到艰难险阻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反之,拥有消极思想的人则对生活充满抱怨,消极对待,对遇到的困难更是束手无策,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转变观念,积极面对生活,树立自强信心,努力靠自己的奋斗去摆脱困境。
从家庭层面看,有利于困难群众的家庭和睦稳定。众所周知,家庭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过来,个人也会对整个家庭产生影响。困难群众收入水平较低,长期拮据的生活状况会使家庭关系日益紧张,甚至造成家庭的解体。因此,对困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充分的精神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消极自卑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自主自强的意识,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地交流沟通,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从社会层面看,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困难群众的产生原因与社会有很大关系,因此困难群众中有很多人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心理落差大,产生了消极情绪。要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他们的消极情绪,引导他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另一方面,困难群众并不代表他们是没有能力的人群,相反,,困难群众中也有许多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展现出创造力,完全是因为长期的抱怨、自卑等思想问题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帮助他们改变原本消极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做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有利于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依靠在人民,发展在人民。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生活不幸福,有碍人民幸福梦的早日实现。因此,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完善困难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思想教育
一方面,教育困难群众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避免过去认识问题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帮助他们客观认识到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困难群众问题,看到国家和政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所做出的切实努力和成效,使他们对政府充满信心,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对困难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和宗教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鉴别抵制各种封建迷信、邪教和伪科学的能力。
(二)加强心理教育
困难群众中的很多人在长期的经济生活压力下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据有关调查显示,下岗人员随着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思想情绪随之骤变,使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引起焦虑、抑郁症状,甚至发展成各种精神障碍。在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引导下,人生观也产生了偏差。针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预防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情绪调试教育,最大限度消除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另一个是优化心理素质,帮助困难群众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强自信的心態,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升素质。
(三)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观教育就是要教育全体人民对法律产生敬畏,在生活中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既要培养困难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同时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优化困难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贫帮困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总是会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是不同的,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往往会使人的思想更为积极乐观,而充满歧视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会使人消极悲观。解决困难群众的思想问题,首先应该净化社会风气,宣扬正能量。在全社会开展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氛围,建立健全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应该在社会中宣传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改变过去旧有的将困难群众看成“负担”的错误认识,鼓励社会群体帮扶困难群众,努力营造一个扶贫帮困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合力效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一方面确定民政、城管、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范围,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以此来减少工作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完善制定困难群体思想状况评估机制,对困难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思想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归档管理,并且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及时跟进制定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则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在社区建立思想心理问题咨询室,分区域管理,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用专业知识、专业方法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三)贴近实际,增强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而且十分必要的工作,这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到每个困难群众的家中,实地调研考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中了解困扰他们的各种思想问题,明确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制定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摆脱过去“一概而论,没有侧重点”的工作方法,贴近实际,增强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会得到困难群众的配合,达到预期的结果。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始终坚持宣扬正能量的原则,树立和宣传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通过努力奋斗、脱贫致富的典型,以激励其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枯燥无味的空谈说教,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从而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大家。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帮扶相结合
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就业需求,提高生活水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有一些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就业等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再辅之以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困难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体会到社会的关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增强脱贫致富和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重视和加强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