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站在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对流动青少年群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对有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学者对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问题严峻、职业生涯教育缺席、职业生涯教育亟待实施三个方面。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足及展望,学校和政府要扮演好角色,共同加强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
[关 键 词] 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140-02
一、引言
國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动青少年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同一般群体相比,由于成绩基础薄弱,他们难以融入学校环境,学习压力更大,迫切需要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另外,该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读完初中后就进入工作岗位,但由于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心智、年龄尚不成熟,如不能及时进行辅导和咨询,很容易成为企业中和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究其原因是该群体不能对自身和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难以定位职业目标,无法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在流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起,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逐渐普及,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除了大学生以外,研究对象也涉及流动青少年群体。经过梳理,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青少年职业发展问题严峻
与一般青少年不同,流动青少年随家人来到陌生城市,在学校中属于弱势群体,很难融入周围环境,且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大都在贫困地区完成小学教育,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另外,由于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较低,且存在利己偏差。[1]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有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双重身份,常常会感觉自我压力大,焦虑、担心、情绪起伏不稳定。与本地青少年相比,其人际交往显现出交往范围相对狭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程度不深等特点,[2]身份认同感、归属感缺失,心理认同感较低。流动青少年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有限,而且父母多从事低收入工作。迫于经济压力和户籍制度限制,许多成绩优异的中学生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这些流动青少年往往选择回老家读书或者去读职业院校,更甚者自此辍学,成为社会闲散人员。[3]有的想升学,但由于缺乏信心,升学信息也较为匮乏,所以才会选择读技校和工作。[4]但是,即便选择读技校或就业,他们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对未来做出合理规划。流动青少年自信心缺乏、自我认知不到位、未来规划不清晰,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二)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困状
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令人担忧,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而缺失的根源在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只限于大学生、高职生,忽略了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评价机制使得学校教育为考试而服务,为升学而设置课程,[5]职业生涯教育分散于德育课、劳动课中,内容上缺乏系统化,实践上缺乏体系化。[6]学校不予重视,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和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班主任和个别老师相关素养不高,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只是泛泛而谈。[7]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职业生涯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缺乏实际行动。青少年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时期,,父母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不足,其错误的人才观和职业观造成了孩子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8]总之,学校的教育者和学生都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配套课程、专业师资和具体职业实践,[9]家庭和社会对职业生涯教育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说我国内地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辅导基本处于“缺席”状态。[10]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不重视,企业对流动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缺乏关注,企业中的未成年工往往容易成为被边缘化的群体。[11]这样,即便未成年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比较积极,但通过正规渠道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比例很小,只好自学,或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和意识。[12]
(三)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亟待实施
为了引导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健康发展,就需要展开职业生涯教育。凡事治标要治本,流动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13]并且中学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青少年时代进行生涯规划是必要的。[14]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开办相关课程和讲座、丰富课余活动、开展社会实践。[15]要关注中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把生涯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强化到课程教学当中,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把生涯教育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16]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本位、以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式”青少年生涯辅导体系。[17]有学者采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服务。如针对流动青少年的现状与问题,制定一系列职业体验、讲座、培训和参观等活动,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18][19]借鉴CGLC(Cognizance、Goal、Ladder、Cohesion)模式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小组工作服务介入未成年工职业生涯服务,提高自我和职业的认识,提升未成年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20]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将生涯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整合,体现了生涯教育内容的全程性和全面性,有利于生涯辅导内容的内在实现。[21]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流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