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将提升高职学生幸福感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注入积极教育,既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念。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策略展开了细致的研究。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146-01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类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干扰,采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促进人们感知美好,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相比较其他普通的教育学科,更加能够促进人获得幸福感,获得心理的满足感,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人的心理状态的调节,它能够促进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在心灵深处真正获得幸福感。这里所谈及的“幸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既包括积极的状况又包含人们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从而感受到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之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意义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的功能为努力培养社会需要、行业产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复合型人才。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肯定自我,对社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层面上积极心理学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目标是相吻合的。有积极心理学的融入,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从而对高职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三、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人们如何体验他们的生活质量,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途径。从我校近几年高职学生群体来看,我校来自农村家庭的留守生、贫困生居多,尤其新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相对于城镇生源的学生心理存在较大的自卑感。笔者对本校2012级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了校园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25份,收回问卷425份,其中有效问卷420份。通过问卷星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得出:在评选奖学金、优秀学干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6.99;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5.67;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6.77。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结论:我校2012级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阻碍了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体验。
(二)高职学生应对未来方向发展迷茫
很多高职学生学业上的松懈加之失去老师和家长的强力监管,许多学生把希望寄托于游戏、电影和恋爱,主要表现为欠缺专业知识的拓展、没有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考虑,职业方向感缺失;而即便考虑过的学生对职业生涯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不知道该做哪些准备、锻炼何种能力,,这同样会导致学生产生迷茫情绪,从而人生幸福感严重缺失。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感的策略
(一)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重视因材施教的使用
在职教工作中,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首选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不能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需要充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促进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在进行因材施教时,需考虑年龄、能力、性格等个别差异,有弹性、有张力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由此让学生明白自己性格和人格特质中的优势与不足,这种形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激发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而获得人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营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获得积极情绪的源泉
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积极的组织环境。学校可借助一些宣传渠道,向学生宣传健康积极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其他社团和学生组织,开展有效的实践性工作,促进学生不断感受幸福。比如,2017年3月中旬我校参加江苏省连云港财会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我系老师带领我校扎染社学生进行扎染工艺的指导与交流,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了解到许多拥有我国悠久历史的扎染艺术,更开心地亲手体验到这门艺术的魅力。
(三)培育积极的人格特征,分层次开展就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很难感受到幸福,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产生的幸福感非常短暂。面对当前“竞争择业”的就业压力,可以采用有效的手段疏導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不要感到迷茫,可以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养得以提升,独立性、克制性、坚韧性等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潜力。
参考文献:
[1]任胜涛.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2]李怀玉.论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年.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
[4]叶红平.积极心理学团队辅导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1(10).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