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摘 要] 处于品牌提升时期的高职改革需要向“高”“深”发展。塑造大学文化,推进大学精神在高职中的深度融入,从文化认同的意义上表达高职运行模式和行动逻辑,以治理的方式上培育与高职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文化土壤,是高职文化建设的任务与使命。
[关 键 词] 高职文化;大学精神;文化认同;大学治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170-02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建设“双一流”的大学背景下,高职院校正在探索走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创新发展之路。高职文化,是真正体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高等层次的教育性质的关键,它既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高职核心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的有效彰显。相比普通大学,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在飞速发展带来作为大学其“高等性”文化精神缺乏的同时,“职业性”的传统文化价值也缺少了生长的稳定条件,高职品牌提升亟需文化认同的土壤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培育。
一、当前高职文化建设整体现状描述
首先,由于社会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技术体系的类型要求,高职院校形成了以“经世致用、能力本位、崇尚技术”等为核心价值的精神文化,但高职教育品牌特色还没有形成,高职院校的生存水平有待提升,其文化精神的塑造与文化建设成效还未获得社会或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充分认知和普遍认同。
其次,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职,姓“高”,姓“职”,学界一直持有争论,高职院校师生也对此深感迷茫。理论上,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级,又是高等教育的一種类型,具备“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从办学实践看,在职业性逻辑与高等性逻辑之间,高职院校没有或很难找到平衡点,实行与普通大学的差异化发展,把“职业性”作为主要价值追求,职业本位成为构建高职文化内核的基质要素。从办学历史看,高职院校主要由中专学校升格、成人高校改制、新建的职业院校组成,普遍缺乏大学文化的遗传基因。如何体现高职“高等性”的内在表现形态,履行高等教育使命,成为高职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最后,“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可以谓之大学的文化基因,高职院校的“高等性”需要大学文化来体现,而其“高等性”不足的突出表现也正是缺乏大学文化。使用“高职文化”进行检索发现,研究者使用更多的是“高职校园文化”。可见,在对“高职文化”的研究中,其本体性大学文化,即构成高职何以谓之大学的高职自身文化传统与精神,与其修饰性大学文化,即辅助体现、承载高职文化的文化装饰手段,二者之间没有完全厘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高职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实践问题。
二、高职文化塑造与文化建设使命分析
(一)高职文化应体现大学精神基本内涵、遵循大学文化基本形态
《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中国大学精神可追溯的源头,核心即追求真理、完善人格。在大学历史传承中从未中道陨落,大学精神成为中国大学及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理想,薪火相传,铸造了中国大学的精神特质。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高职作为大学,基本文化内核应追寻大学文化,倡导人文关怀、坚守自由独立、追求学术自由等大学精神基本要义,体现其一般内容和普遍特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创新、培训与服务、技艺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赋予,离不开学术独立、学术自由的精神和氛围,离不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统领。从长远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重心不断上移,,模糊“高等性”“自降”教育层次,这样的办学定位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更不利于人的发展需要。
文化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的中心是大学之人,核心价值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服务社会能力的大学之人。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技能教育,不是教育培训机构,有着作为大学的文化使命和价值追求。高职文化的生成,需要明确主导价值观,这不仅基于高职院校历史、现代性及办学理念的追求,更要有全体师生状态及其不同生活背景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和高职教育活动的精神融通,以大爱、大智、大德的大气度,使成就“心智健全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美好愿景化为理想现实。这样的高职才不负大学使命,塑造出适应未来发展的高职文化,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改造。
(二)文化认同的培育应成为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精神是人的存在和理性是科学观念的基石。”提出一个真正的大学,要包含“文化传授与职业训练、整全的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三个密不可分的方面,使大学呈现出心智的卓越、充满生机的创造与浓郁的文化趣味,达成大学教书育人、化育后学的根本目的。即大学文化,是师生充满创造的教与学、学术研究和智性的文化生活的一种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大学文化的精妙所在。正是教师和学生的相随使大学教育生生不息、充满激情,大学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师生关系才是一所大学品牌建设的核心价值标准,大学文化建设就是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建设。以师生为本,以师生的智性生活为本,团结好这样一个知识人群体,凝聚起这样一种精神,这是“大学之道”,是大学的“初心”。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达成文化共识,高职文化建设诚然如此。
文化认同对当前高职,不仅是团结成员的核心力量,也是品牌提升的皈依。高职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形式、技巧问题,更与其师生是否认同其价值并自觉维护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念有着必然关联,这既是精神又是实践,既是师生个人的又是师生群体共有的。高职文化建设,在于解决师生的认识困惑,架构认同的理念和改进认同的方式。
三、高职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治理理念重构师生文化认同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大学精神塑造高职文化以治理理念构建文化认同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