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师范学校,安徽 宿州 23520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中职教育的出现,弥补了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空白,并且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对我国的中职教育提出适当的改革意见,从中职教育的含义出发,提出了中职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090-02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还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的现代化程度。科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和谐程度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都与职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由于职业教育与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国家也对中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的期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职教育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依旧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职教育的含义
所谓中职教育,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它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职业技术培训,这种职业技术培训一般来说,都是短期的,并且参加培训的人员不能获得任何学历。我国的另一种职业教育培训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这两者之间都是一种学历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人们将学校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以及高等,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中职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对学生进行的下一个阶段的教育。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主体性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并且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其主要招生对象是初级中学的毕业生。
二、中职教育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中职院校的走访研究发现,虽然中职院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国对中职院校并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中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使得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办学模式缺乏合理性
我国的很多中职院校,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區的中职院校,缺乏一些具有地区特色以及切实可行的办学理念。这些学校在办学的初期,往往会对一些优秀中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进行借鉴,并且对优秀院校中一些并不适合本校实际办学情况的办学模式也并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改,而是进行盲目的效仿。中职院校的这种做法,这不仅会使本校的办学模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还会使学生对中职院校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还有的中职院校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本校的办学重点。这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较多的专业,但是由于这些学校的大多数专业在全国的中职院校中并没有优势可言,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与优秀的中职院校学生相比,缺乏基本的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有些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而是根据教师对就业形势的估计,以及对一些优秀中职院校的课程模式进行借鉴的方式,来确定中职院校教育的相关课程。虽然中职院校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为学校节约了一定的资金资源,但是从长远上来看,中职院校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并不利于中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而且,很多中职院校的建校时间较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并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以及同为很多学科任课教师的情况。由于每个教师的研究领域,以及所擅长的领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一名教师教授多个学科的现象,无论是对教师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师实践水平的有限性
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能力,但是却在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作为一名中职学院的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实践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读书期间并没有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毕业以后又忙于找工作,所以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社会实践。这就导致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对称的现象。一些在理论教学上有着较强的能力,但是却无法成功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中职院校的一些与创业基础相关的教师,自身并没有相关的创业经历,对市场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些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只能一味依靠课本中的知识,而且并不能够将实际的课本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制造行业的发展,是以中职学院的发展为依托的。因为中职学院为制造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性的人才。所以,中职院校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并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原则。既要对优秀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借鉴,也要邀请一些专家对本校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指导,只有这样,中职院校才能确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
(二)对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完善
中职院校在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后,就要根据本校的教学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的完善。中职院校在确定自身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对学校以及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加以了解,并且将其与本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中职院校在对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只有这样,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优势。
(三)对中职学院的教师进行实践培训
为了解决中职学院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相对称的问题,中职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相关培训。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职院校要打破对教师进行一劳永逸培训的想法,而是要随着技术的更新,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中职院校还要进行创业基地建设,并且由学校与创业相关的教师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完善。并且要对自我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提升实际的教学能力,为中职院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不仅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中职教育作为社会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变得愈发重要。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既有教育制度方面的,也有教学体制上的。我们需要意识到,中职学院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只有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对自身的能力加以完善,中职院校才会取得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科.国际视野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策[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2):11-17.
[2]梁圣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J].国土资源成人教育,2001(3):5-18.
[3]秦颖.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17-26.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关于中职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对策之我见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