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敦煌 7362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普及范围广,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有用到,利用得好,互联网就能促进人类的发展,相反就会带来坏处。在教育中,实行“互联网+教师与学生”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职中学校必须接受挑战,在新的方针下,做到创新,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增加新型人才,实现教育新目标。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师与学生;职中学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4-0164-01
一、“互联网+教师与学生”模式的特点
现在,互联网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球。在各国推广“互联网+”的模式,即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把各个行业结合起来,而“互联网+教师与学生”时代,把学习资料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下载,教学中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的教学。
(一)打破传统的时间、人数限制
“互联网+教师与学生”模式为职中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时间。传统的教学,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时间死板,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职中学校,学生可以随时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学的科目。比如,老师在网络教学中放入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制成视频,可供全校的师生下载、学习。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科目,在学校可以学习,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只需要记住网址,输入自己唯一的登录密码就可以了。老师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直播教学,这样在人数上就没有了限制,在与老师互动时也不会感到羞涩,在传统模式中,有的学生会因为课堂上同学太多,而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环境虚与实相结合
“互联网+教师与学生”时代,在职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相关教学活动也变得更丰富,从以前的只能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到现在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虚实相结合的模式,不但打破了传统,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比如在学习《蚕桑》时,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真的蚕带到课堂中,给学生观看,但是却看不了蚕吐丝的过程。而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拷贝在多媒体设备中,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蚕成长的过程以及蚕吐丝的全过程,老师在一旁的带动下,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一)对教师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信息传播速度迅速,新型文化的出现,以及各种教学软件的推出,职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相应现代信息技术,懂得如何更新知识,如何制作课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注意到一点,即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老师懂得更多,特别是计算机方面,从应试教育过来的教师,更为缺乏。比如如何运用办公软件制作数学表格,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可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老师也需要学习,学会角色互换,老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虚心听取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对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教师与学生”的共育模式,要求职中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单单只靠老师来传输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主要有老师、书本。而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新增了网络,在网络中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点,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学会对知识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职业中专类的职中学生,在选择时要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视频,如学习农林类的要选择林业等相关的,而不能选择养殖专业的内容。职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同时也要学会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互联网+教师与学生”共育模式下师生之间的改变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中,老师提问,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互动。在课间老师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是很少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的,特别是职中类的教学,只有在老师认为该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成绩发生下滑特别大,那么老师会与之进行交流,发现原因,找到解决方法。然而在“互联网+教师与学生”共育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新增了虚拟中的交流,通过聊天软件,比如一个班级创建一个群、一个组创建一个群,在群里老师与学生就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比如谈学习、谈心。在虚拟的环境中,学生也会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生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时代因互联网的加入而变得多姿多彩,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互联网都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职中教学中,因为互联网的加入,改变了教学中的许多,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资源。学生因此也随着改变,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换到现在的主动学习,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海梅.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沟通[J].学周刊,2016(9).
[2]徐靜.当下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及突围[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
[3]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职中学校“互联网+教师与学生”的共育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