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可视化学习是指利用知识可视化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思考分析,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方式进行总结、反思和学习评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基于可视化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可视化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63-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教师多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方法,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它一定的优势,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往往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学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可视化学习能较好地改进这一现象,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個性化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个性化学习能力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和谐的发展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获得成功体验和生存效能感。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中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和独立思维。举一个简单例子,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知识和技能时,学生能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给定的数据函数公式计算,但学生在课后计算文明班评比分数时,面对表格中的数据,竟然还在使用手机中的计算机器进行数据计算,完全想不到可以直接使用Excel数据表的函数功能。可见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可视化学习方法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可视化学习的三要素
可视化学习是指利用知识可视化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思考分析,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方式进行总结反思和学习评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知识可视化资源、思维可视化工具和数据可视化方式。
(一)知识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是指通过视觉表征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可以用来构建、传达和表示复杂知识的图形图像,例如,微视频。知识可视化有利于正确传达事实信息,传输人类的知识,并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知识。知识可视化作为学习资源,可以改变认知方式,促进有意义学习。知识可视化作为教育理念,能促进教师进行反思,辅助教学设计。
目前,微课教学已成为各类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热门教学方法,在可视化学习教学方法中所讲的微视频可以说是微课的一种形式,但它与讲解型微课有区别,它的内容不是知识讲解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过程,而是提供与学习内容有相关的情境和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它可以说是把讲解型的微课进行了改造,突出了情境性和思考性,提出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必须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思考分析,独立形成个人的思维作品。例如,在讲授Word表格的制作与编辑这一知识技能点时,教师可制作这样的微视频,教师引入一个情境,制作一个课室卫生值日表,并提出思考问题“完成这份值日表需要哪些步骤和使用到哪些菜单命令?”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而具体的表格制作与编辑技巧教师又可通过讲解型微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总之,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可视化的,多种类型的可视化学习资源相接合,让学生能更方便地完成学习,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
思维可视化工具是指运用一系列技术把原本不可视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过程清晰可见。由此,使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更便于呈现、理解和内化,有效地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工具通常包括思维导图、图形化思考工具、表格化思考工具等三大类。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比较适合学生使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它以某一主题为中心,以树状结构形成从中央向四周放散的多个层次的分支,各分支形成多节点连接的结构图。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展示发散思维的思维脉络,展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图文混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一个重要技能,其实际应用范围较广,知识点较多,也较复杂。想要做好一份图文并茂的文档除了涉及专业知识,还涉及美学的理念。在排版之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档进行设计分解,也就是说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版面构思,文字如何排版、图片格式如何设计等。在清晰的思路下设计出的版面,才能做到美观大方,同时也能直观地呈现出设计者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在后期进行检查时也能准确地发现哪个环节和步骤出现了问题。
(三)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将抽象数据利用点的分布,线条,平面或立体图形等直观形象来表达数据意义的一种方式。可视化学习中数据可视化的对象包括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学习结果产生的数据。在可视化学习研究中要关注发展过程,进行差异比较,将达标状况的数据可视化。
最简单的方法,可使用Excel图表来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数据化呈现,形成可视化数据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的除“Word”和“Excel”以外的知识都不是技能证书的考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一定乐于学习这部分知识,教师不一定能做到让全部学生都能学会并掌握。这时,可采用分层教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学习,并利用Excel图表中的柱形图记录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点的学生情况和学习情况,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梳理和调整。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探究可视化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