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三五”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利用其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虽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教材滞后、师资配备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受到阻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探索,进行创新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44-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以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活动全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着力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形成科学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重视与行业的紧密结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容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出其自主创业的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适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受课堂束缚,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但他们自身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的天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愿意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些自身优势加之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相对较深的授课模式,都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整和教材的缺乏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其课程还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一个模块,课时量少,课程设置单一,授课群体面向学生,不重课程效果回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另外,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大多以现有其他和创业理论相关的教材为依托,缺乏专业教材。以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材大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而分专业编制的创新创业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课程体系的不完整和专业教材的缺乏都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对授课教师的相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由辅导员、部分专业教师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兼职上课,教师流动性较大,多数教师缺少企业行业实践经验,缺少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对课程内容的准确度难以把握,创业教育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无法对学生具体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作为对这个人才缺口的填补,各高校都大力采取措施对校内教师进行培养,并邀请行业专家兼任校内创业导师,但因为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教授,面对巨大的需求量,能授课的师资量依然不足,这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阻力。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培养出符合行业所需求的人才,真正实现“双赢”。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多数合作停留在表面,双方参与度不够、合作深度不够。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行业专家深入课堂、双方对课程开放和企业技术革新参与度不够,而企业的参与也多以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为出发点,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尚未融合
目前部分人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的学科交叉认知有一定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经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而专业教育就是培养各种创业人才的教育,是知识的专业领域化。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一个模块,由团委、招生就业处或者基础教学部中其中一个部门安排,而教学单位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讲授的是创业相关的知识,专业课堂讲授的是专业相关的内容,两者未能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措施
(一)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开发适用教材
将创新创业课程引入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建立适合学校特色并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必修+选修相结合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与专业结合的创业通识必修课程,对部分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有未成型项目的学生开设系列创业技能培训,对已启动项目的少部分学生开展创业实战训练。创业通识必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创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实战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从开拓创新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多维度地考虑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从而打造出一个符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创新创业教材的开发,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深入行业中去,了解行业,从而获得丰富的案例。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内容為主的教材中加大对创业实践案例的补充,对案例进行更深刻的剖析。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