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赛项设置中,有些项目任务量较大、系统性较强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作完成,电气安装与维修就是如此,是两人合作的团体项目。然而,在实际的技能训练通电调试中发现,错误率较高和安装操作速度的减慢大多出现在两人合作部分。可以说,两人的合作学习能力,配合默契度,对整个比赛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发现,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合作学习的过程指导以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多元化评价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非常有效。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52-02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逐渐成为教育的潮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很多赛项的设置也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尤其是有些项目任务量较大、系统性较强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作完成,电气安装与维修就是如此,是两人合作的团体项目。随着竞赛水平的逐年提高,比赛试题的难度也一再增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比赛时间却缩短为了四个小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安装维修任务并调试成功,还要迎接裁判的几百个评分点的工艺评分,这对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担任我校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大赛辅导工作已经五年多时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在平时训练中,每个模块的完成我们都会寻求适合每个选手的最高效的方式方法。然而笔者观察到,在比赛结束前的一个小时里,也就是相对独立操作部分基本完成,两人的配合上显得比较慌乱,安装操作也变得无序,速度反而慢下来,没有了充裕的调试时间,更会影响到调试时的思路。同时,在多次的通电调试中发现,两人的合作部分即箱体间电源互通的错误率最高,由于没有时间和速度的保证,一旦出现调试不成功,工艺做得再好也是未败。可以说,两人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配合默契度,对整个比赛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结合我校参赛学生安装操作时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小组配合协作不佳、速度难以提高、准确率难以保证的问题,想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组合作的动态建立、分工
如何分组是走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特点、特长等,把不同特质的学生逐步进行组合的优化,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技能训练中为了达到工艺要求,过程往往是重复枯燥的。所以训练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样的动态组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供给每位学生更多发展的机会。尤其在团队组建初期,教师对各个成员的优势或能力还不太了解,通过动态的合作、调整,可以达到最优化“配置”。同时,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应对两人题量大小不均的问题,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应不定时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团队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二、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性格比较自私、孤僻。因此,往往有些学生认为竞争与合作是两不相容的,为了竞争而不愿意合作。为了改變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方法就是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学生训练之余,播放一些体育竞技比赛、世界技能大赛或全国技能大赛的视频、照片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感受合作所带来的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使他们感觉到我们是一个集体,而我则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竞赛活动,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使小组成员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协作,有效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形成互动局面。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对整体任务能全盘考虑,并养成能关注组内成员题量大小、难易程度的好习惯。为了训练技能大赛中的争分夺秒逐渐缩短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分阶段进行,加强合作学习的过程指导。
1.在训练初期,工作任务书提前一天下发,指导教师与所有参训的学生一起,分析任务书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讲述如何分工,各自的施工顺序、方法,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还可以就任务书中较新颖或容易出错的内容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给出意见和建议。
2.在训练中期,也就是小组分组相对稳定的阶段,工作任务书下发后只限组内讨论、交流,指导教师听取他们的思路而不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3.在训练后期,工作任务书当场下发,不再给学生四小时外的讨论和交流。此阶段,组内成员已基本稳定,合作已达到一定默契度。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让搭档领会,这样逐渐缩短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的做法与一般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所不同,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因为比赛毕竟有别于课堂教学,分秒必争。
四、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并且互动的。教师需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指导,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因为最初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不太理解的,他们会觉得毫无头绪。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教师也可分训练阶段进行指导。训练初期,指导教师可每次只参与其中一组的学习,帮助、提醒学生调整安装次序,尤其在题量分布不均时如何协助对方,甚至在题量过大难以完成时,学会取舍拿到最高分。训练中期,让一组学生观察他组训练全过程,观察组指导操作组学生。其实相对于指导教师,参训的学生可能体会更深,更能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所在。训练后期,教师只看不语,在训练任务结束后,让组内学生自己总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总而言之,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要把控好全局,同时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积极有效的评价将不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完善。因此,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训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体是学生,对象也是学生,因此应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将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因为往往有时来自集体的评价和鼓励比教师的评价更有效。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设备通电调试前都会让组内学生先自我评价,按分工各自根据任务书图纸、严格按照评分细则一一核准安装尺寸精准度,箱体内外布线是否正确,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接着组内学生互评,指出操作过程中顺序是否合理,细节是否到位,观察搭档是否出现违规操作行为等,然后师生一起评分,评分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次训练的机会,练一次有一次的进步。最后小组间评价,取长补短。小组间的评价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平时训练中,就让学生有种紧迫感,把每次训练当作正式比赛,有比较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进步。除此之外,虽然电类各比赛项目侧重点不同,但项目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相互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所以,项目组之间的交叉观摩、评价能发现一些比赛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但在正式比赛中,是没有学生自评、互评这一环节的,我们将之简化为通电调试前的自查、互查。
经过一段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摸索,参加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技能训练的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意识上,在合作学习的能力技巧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各小组内、小组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切实有效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指导,长期的调控以及师生双方的积极配合、及时总结、加强反思,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挺.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以电工与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2016(53):73-75.
[2]伍俊.《电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技能大赛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