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知识社会化、社会信息化、信息数据化的背景,通过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积累、创造的整体认知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引导学生整理零散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有效教学。
[关 键 词] 信息化;有效课堂;翻转课堂;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66-02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与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的智能手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网络行动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图标与象征符号不仅构成了人们网际互动的必不可少的行动中介,而且更进一步地构成了人们可以与之直接进行互动的对象。互动多媒体化是将信息化应用到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教学的效果。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改变课堂教学角色,翻转学习课堂,最大化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职校生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种倦怠的状况,而这种倦怠并不是因为学业的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而导致的,而是他们没有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普遍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社会认知度,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内容在社会中没有用,从而产生了倦怠。中职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对所学课程缺失兴趣,如懒惰、自私、好逸恶劳、意志薄弱、缺乏钻研,在学习上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会选择逃避,遇到外界诱惑,直接放弃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方式,是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对学生产生有效刺激性作用
学生厌学问题,也就是学习动力问题,这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厌学问题:主观原因在个人,客观原因在教育。厌学的核心是学生因学习受挫导致学习自信心受损。解决厌学的核心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如今的青年学生,在科技技术产品的使用上,存在着普遍性,操作技术根本不存在问题,操作电子产品可谓得心应手。因此,信息化教学可以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对课堂化有枯燥为生动作用
信息技术普及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对学习形式、教學组织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下表来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利用开放式的时空,化被动为主动构建学习,使体验式课堂更生动活泼。
(三)让翻转课堂构建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可能
翻转课堂重新构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先学后教是其首要特色,由教师课上主讲改为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吸收内化则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完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导。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从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如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所录制的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吸取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任务碎片化,在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强。课堂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将学生在课前的知识“积零为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课堂案例展示
影响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技术中,熟悉的有:计算机多媒体、仿真软件、MOOC(慕课)、微课、网络资源。当然,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通讯工具(QQ、微信等)、各种平台(百度云盘、蓝墨云班课等)实现跨时空的学习,使课堂更活跃。信息化教学所主张运用的教学模式是:探究型、资源型、合作型学习。当然,在整个教学教程中,教学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要将课堂活跃起来,将形成综合型的教学模式课堂。通过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中的一章——窗体的创建与设计,设计了一堂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活跃课堂的《美化数据库窗体》教学设计。
(一)借助通讯技术,引入企业,布置学前任务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职学生普遍因为对企业的认识度不够,从而产生对专业知识的质疑,怀疑自己所学内容的价值,进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如今,校企合作形式已经存在于各所中职学校中,如何更好地将企业融入学校、融入课堂,促进有效教学,也是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本案例中,通过网络的视频通讯,将原本属于教师布置任务的角色回归企业,让企业人员阐述对数据库界面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的体会。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互动合作,加强知识碎片学习
本课例中,传统项目驱动法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一个已经布局好的窗体界面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去设计,在设计中通过语言、文字加入窗体各控件的设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教师将“学”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布局窗体中所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开放平台提供给学生,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信息。教师也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信息支持:通过《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训综合训练平台》,向学生介绍窗体设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美化数据库窗体所需的各个控件及控件的属性设置;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收集学生作品。每一项信息技术支持,都在学生所熟悉的电子产品中可以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随时、随地学习。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难点,让课堂变轻松
课堂上,学生从原来的“观众”,变成了“演员”,从“蓝墨云班课”平台中调出课前结合企业任务所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中大屏幕展示,介绍自己团队所运到的窗体控件技术,解决了窗体在视觉和操作上哪些问题。教师像“监制”一样,对“演员”的情况提出对应的点拨、解答。围绕企业的需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对比不同数据库窗体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布局窗体界面中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无需为一点操作技术而卡住自己学习、前进的步伐,学生在问题中突破难点,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习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
(四)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实时、合理的教学评价
课后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评价教学情况,同时,接受校企合作企业的在线评价。网评与企业评价的结合在无形中监督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让他们不能随意进行评价。企业评价的加入,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心理成功感,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鼓舞。
五、总结
借助信息化技术,翻转中职课堂,仅仅是信息化运用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目的是改变教学的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不要忽略学生在错误的探索中带给我们创新的推动。借助信息技术,让中职课堂的翻转成为可能,更让中职教学课堂多元化,提升教学效果,在科技的时代,对中职学生使用触屏电脑、手机及各种智能产品进行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陈玲,刘禹.跨越式实现高效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借信息化技术翻中职教学课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