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开展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岗位技能的主要載体,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可以操作及运用城市交通设备的人才,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现象,实践教学对此专业而言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创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关 键 词]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26-02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特有的优势,如速度快、污染小、安全性高等,逐渐发展成城市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为了保障人们的顺利出行,我国各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城市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正因为如此,我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这就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实际需求,推动城市轨道教育健康发展,近些年,我国各大高职纷纷增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并加大了对实践教学因素的重视程度,主动创建实训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条件建设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设备设施利用率不高、实训教学质量不高、实训基地内涵不足等。部分高职院校较注重实训设备的外表,要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训项目合理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健全等有所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所以,创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二、如何构建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一)树立三维融合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注重就业导向、实践能力培养,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本专业实际树立三维融合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掌握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服务理念与职业素养,可以较好地胜任相关工作,促进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共赢。
所谓三维融合教学理念,首先指的是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有效融合,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遵循培养规律,需要依据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素质课程教育,加强学生个人素质训练。同时要借助其他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使学生在班级、宿舍等管理中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其次指的是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依据对实际岗位职业规范与能力的分析,如地铁站务员等,重新整合教学项目,在课程中融入工作任务,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等相关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际岗位职业资格书的考试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及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有效合一的实现;最后指的是实训场所和现场的有效融合,轨道交通经营具有自身特殊特征,有些能力难以使用现场进行培训,为了加强行车组织核心能力,发展跟踪现场先进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创建校内实训场所,营造真实的训练,促进实训场所与现场实际相贴近。
(二)结合就业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应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创建课程体系,有效结合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与岗位定位、课程目标和就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适应城市轨道企业标准。加强校企合作,以此为基础,诚邀企业领导、相关专业、教学委员会等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具体来说:(1)将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视作专业定位。(2)将就业岗位划分成行车值班员、厅巡、客运值班员与售票员四种岗位,并分别进行工作职责与岗位任务分析,合理分解相应的知识技能。(3)以整合与重组的方式将相似知识点组合为一门课程,从而促进完备课堂体系的形成。当前,依据地铁车站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可以建设相关专业课程,如《票务组织》《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等,增设相应实践环节,如票务组织实训、客运组织实训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和岗位职能的有效结合,从而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健全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践教学场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轨道交通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应在分析岗位技能需求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校中厂,在校内创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场所,创建逼真的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相关课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分组合作等)提供良好的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与健全除了要学校参与外,还要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但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也不容忽视,其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或学习等条件。校外实践教学场所需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的实际功能,促进人才和当地市场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主要承担学生见习、实现校企合作课题探索研究、教师锻炼、企业员工学习等任务,通常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轨道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校授课或开展专业讲座,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实际岗位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教师与学生走出校门,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与学习,并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技能。校外实训场所除了要功能定位明确还要布点科学合理,从而真正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实际需求。
(四)借助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强调将岗位技能要求视作核心,将考核内容及实际工作任务视作载体,将教学方式、目标视作课程设计规范。当前,不少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即第一阶段将课堂学习视作主要内容,并完成实训。第二阶段拓展实践时间,在校外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实施与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合理分配各学期学习内容。第一、二学期安排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相关实训,第三、四学期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能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及学习情况主动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并制订相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结合校内教学氛围和企业氛围,借助企业优势推动工学结合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学习了核心理论内容之后,应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的指导,保持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制订开展技能训练的方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