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模块设计、课程实施要求、考核实绩等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28-02
经过近些年对高职院校《养猪与猪病防治》课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项目化、模块化,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产实践,但是依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训基地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上课没有集中精力听课或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理论原理的学生,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在课堂上刚讲过的课程内容,在实践中遇到时运用得也不是很熟练,这样不仅会形成盲目实践的状态,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技能学习时间。而对于平时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来说,很多实践内容过于简单,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因为无事可做,也把很多时间都浪费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基本的技能水平不高,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
一、《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校课改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其目的就是要一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育现象。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而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教育家一致认同,将做中学、在教中悟、在学中知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程设计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精神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来确定“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经验,探讨得出《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实施路径等。在此基础上,选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和相关企业开展“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依据上述分析,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尝试建立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通过对养猪企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岗位调查,对养猪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需求、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标准,将课程内容以养猪生产过程为主线,把原来课程内容的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种猪引种、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种猪的繁育、猪的饲养管理、猪场经营管理、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常见猪病防治8个项目进行整合。整合后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养猪部分和猪病防治部分。授课过程中由于一个猪场不可能有所有的常见猪病,并且一个班在猪场上课时间有限,有限时间内猪病可遇不可求,所以,将常见猪病防治内容单独在学校授课,其余内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基地教学中根据猪场的岗位让学生结合岗位学习,分为产房组(产房母猪生产和哺乳仔猪生产)、种猪组(种公猪生产、空怀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及种猪繁育)、保育育肥组(后备猪选育、保育猪生产和育肥猪生产),把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等课程整合,完全融入生产的各个阶段,让学生结合实际岗位学习各个阶段的设备设施、饲料配制及消毒保健等内容。这种整合原则不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合并,而是根据养猪生产流程及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生产实践环节紧密衔接,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岗位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养猪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情境、工作岗位。实践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员工身份参与到养猪生产各个环节,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其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是一致的。由企业教师(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真正做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四、课程实施要求
(一)课程实施场地要求
教學实施要和现代化养猪对生物防控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在一个猪场内完成,因此,对实施场地具有一定的要求。(1)教学实施需要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养猪场实施,要求规模化猪场具有完整的“种猪—母猪—仔猪—肥猪”生产流程,猪场生产母猪规模不小于500头,保证每周都有分娩、配种、断奶、转栏等工作操作内容。(2)养猪场具有容纳完整(一半)教学班级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一个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配备班级教师,班级不能拆得太散,太散的班级教学学校无力配备足够多的教师跟入猪场教学,单纯依靠猪场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3)养猪场具有容纳学生生活、住宿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养猪场普遍采用全封闭式养殖,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学生学习期间势必要在养猪场住宿,养殖场需要提供住宿、餐饮等场所。
(二)课程实施教师要求
课程教师分为学校课程教师和养猪场技术人员。对学校课程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养猪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师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养猪企业实践经历。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合一”一体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