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中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中职生法律意识薄弱就是问题之一。下面就现阶段中职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并提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生;法律意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0-0186-02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外,对中职生的道德以及职业观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中职生的道德观、职业观,防止其不知不觉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就成了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因为我国法律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我国中职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少之又少,法律意识也非常薄弱。
一、中职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中职生知识水平不高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他们在学习中更注重职业技能,而忽略了法律知识的掌握。中职生的招生对象基本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本身就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大部分的中职生大都是因为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学习习惯较差而不能顺利升入高中,所以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继续进行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教育方面的发展,同时这种局限性也带给学校以及教师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认真进行授课,给学生传达法律知识,但是学生却认为这不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可以马虎应对。这种现象是中职生和教师之间的严重代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计划难以实施,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中职生法律意识不强
中职生大部分都处于16~18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一个成长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还未发展成熟,缺乏完善、具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看问题的角度并不全面,法律意识也十分薄弱。另外,我国中职生的法律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中职生的法律教育存在很多不足,这是导致我国中职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很多中职生受电视剧、电影以及游戏等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其本身的好奇心重和模仿欲强,把校园暴力当成一种游戏,把打群架当成一种讲义气的行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会遭到法律的制裁。而一些受到校园暴力等行为伤害的学生并不知道如何采用法律的途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选择以相同的方式还击,以暴制暴。另外,还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忍气吞声,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症,产生自杀倾向。因此,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强化是一项十分严重和紧急的任务,否则就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也不能改善学校的校园氛围,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三)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
中职生处于一个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中职生容易受到社会外界的影响,容易陷入各种物质诱惑,从而做出违法的行为。在一些时候,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还是做出了违法的行为。例如,校园暴力中利用暴力手段向他人收取保护费的行为,他们可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就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去获得财富。
(四)中职生法律自觉性低
中职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不信任法律,不信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观念。他们不相信法律手段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受到的伤害,他们更多愿意相信自己,因此,就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手段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往往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手段就是暴力。而有一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法律自觉性低、不去遵守法律规定,他们认为自己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长此以往,他们的法律自觉性就会越来越低,法律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
二、应对策略
(一)重视法律教育,完善教学体系
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并没有把中职生的法律教育放在一个主要位置,当成教学的重点任务来执行。大部分的学校虽然有开设法律教育这门课,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只是把这门课当成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学习到与法律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并且没有长远的教学计划,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助长了中职生不重视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法律知识的学习并不重要,不值得花费心思去学习。而教师的不重视则更多是来源于学校的不重视,学校没有具体的文件或者具体的管理部门去实施、监督、考核。因此,学校需要先重视法律方面的相关教育,设立专业的部门去落实中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只有完善法律教育的教学体系,才能带动学生重视法律、学习法律、通过相关的法律途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师资力量,让教学专业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给学生树立正面榜样的形象,无论是在教学知识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因此,進行法律教育的教师作为一个法律课堂的引导者,一个核心人物,应该牢固地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并且具有一定法律方面的实践经验。最好教授法律知识的教师就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或者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人员。因为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素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整体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校的法律教育水平。这就需要学校聘请专业的法律教师或者定期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上的提升培养。例如,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提供免费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可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当然除进修学习的方式外,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律文献、期刊等方式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了解当下的法律问题。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论中职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