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繁琐而复杂,是一门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工作,特别需要班主任利用柔性化的管理,体现管理的“匠心”。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的若干案例,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来谈班主任教师要用“耐心”去观察和分析学生,要用“匠心”去教导学生,只有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匠心”巧用,才会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 键 词] 匠心;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144-02
一个德国汽车品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汽车有原装进口和国内组装之分。内组装时一个细节让管理者相当头疼。德国原装时,工人拧螺丝严格执行拧三圈回半圈,在中国尽管也这样要求,但最后回半圈时偷懒的工人比较多,“差不多”精神驱动下中国的工人往往凭感觉拧螺丝,觉得拧个螺丝为什么还讲究这么多。这是肉眼看不到的差异,但经过两个冬夏的热胀冷缩,那个半圈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为什么不直接拧两圈半呢?因为回半圈形成的微妙的弹性空间为热胀冷缩提供了回旋,直接拧是形成不了的。德国制造的匠心精神震惊世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教育行业关系下一代成长,关系国家未来,尤其需要一颗匠心,拥有“匠心”的教师,就会少一些投机取巧,少一些急功近利,以更踏实、低调的心去灌溉、耕耘下一代,以匠人之心做好传道,授业,解惑。
一、匠心傳道——高职生信心建设
中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坎儿,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高职的学生没有考上高中而进入了一所职业院校,孩子当时心里肯定很失落。这也说明现在的孩子耐挫力很弱,心理建设不够,而这正是要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坦然面对失败!
笔者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L,L刚进入我的班级时中考成绩是班级第一,父母都是小学教师,母亲对女儿要求很高,为了全力支持女儿的学习,家里其他成员包揽了一切家务。中考的失利严重打击了L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家庭成员过度的期望无形中也极大地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L在期末考试中排名落到第十,没能拿到三好生。L的母亲非常生气,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重大问题,从母亲的焦虑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也隐隐感觉到家长的过度反应对孩子精神上造成的不小压力。
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会找学生谈话,给她鼓励,但是这往往治标不治本。我想,该以匠人的精神去分析,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解剖,逐步击破。在这个案例中,更多的是家长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孩子的心理,以致孩子丧失信心,家人的认可对学生的信心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制订了以下沟通计划。
(一)家长谈话
社会的浮躁让家长也跟着浮躁,虽然这对家长都是教师,但在自己孩子的问题上也不免失去理智。家长殷切的期望可以理解,但是学生已经进入职校学习,这是无法逆转的,作为家长,应该眼光放长远一些,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探寻自己的成长道路,而不应该用过度焦虑的情绪徒增孩子的压力。就像前文提到的拧螺丝,三圈太紧,容易锁死,余有半圈的空间才是久计,给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她没有顾虑地去拼搏才是家长该做的。
(二)学生谈心
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固然好,但是错失了机会也不需要绝望,高职生一样能有别样的人生,我还列举了我教过的学生,有成功进入更高学府学习的,也有在平凡岗位上获得认可的。自信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提高起来的,我鼓励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参加学生会、做志愿者,丰富的活动让生活充实起来,在实践中,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挫折,把失败看做是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使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曾经的挫折就不算什么了。
两圈半的智慧,在于过犹不及。一些殷殷期盼孩子有所成的家长往往因逼得太紧,而忘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喘息,正如螺丝拧得过紧,要么不堪负荷断裂,要么锁死,机器无法正常运作,帮助家长认识这个道理,也是教师的责任。进入职校后找不到目标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不小的比例,重塑他们的信心,是职校老师工作的关键一步。
二、匠心授业——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生最终都是走上社会,独立面对就业的压力和社会的考验。技能的形成是可以经过训练培养的,更难的是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是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资本,不好的习惯则是人的一生羁绊。道德培养无法速成,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从行为习惯上进行规范。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准时到校,这虽然是每天上学中的一件小事,却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最好标准。有的学生“差不多”思想严重,觉得迟到一两分钟不是问题,而时间观念恰恰相差的就是这一两分钟。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能保证一个人成功,但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绝对不会成功。不起眼的半圈,却决定着螺丝的使用寿命。一个人能做到几年如一日不论严寒酷暑地准时到校,回想起来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有这样的毅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作为职校的老师,对每位学生都要重视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作为学生群体,他们体验职业岗位的机会不多,笔者经常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打工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比如做客服应该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做收银员应该如何处理多、少收钱,真实的经验比教材式的案例更有感染力。
(三)发现闪光点,树立榜样
学生群体生活工作经验不甚丰富,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挖掘。例如,我班级内有一个学生突然晕倒了,一阵慌乱过后,有学生站出来指挥,叫校医、现场疏散人群,指挥有序,连校医都夸奖这个学生遇事冷静、思路清晰,这样的素质放到工作中就是领导者的素质。我利用班会课对该学生的行为给予了肯定,也希望其他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分析、果断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主动站出来的人多了,退缩的人少了。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回半圈的智慧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