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创新并建立高校青年教师“教师+导师”职业发展模式,帮助青年教师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意义重大。要看到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角色扮演、素质提升、教书育人”上的偏向问题;要在“教师+导师”的行动方略上,做到在“关注点、动机意识、责任履行、作用发挥、工作重心、影响力上”的六个统一;要在对策上清晰“教师+导师” 的职业发展导向,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坚持相应发展情况督查,形成“教师+导师”职业发展新常态。
[关 键 词] 创新;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152-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只有培养一支“教师+导师”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开创这样一种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因而,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上,创新并建立“教师+导师”的职业发展模式,选择“教师+导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扮演好“教师+导师”的双重角色,担当起“教师+导师”的双重责任,对于帮助青年教师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立德树人,意义重大。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位的“一岗双责”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要扮演好“教师”与“导师”双重角色,并以此为职业发展的方向。但反观现状,较普遍存在“重轻不一”的偏向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角色扮演上的偏向
教师的角色特性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应是一名称职的好老师,也要是一名合格的好导师。但在不少高校青年教师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做好一名教师,是“本份”,是标准答案,是职业发展的要旨所在,欲望动机都很强;而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则意识较为弱化或无此意识。其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在起点上就应当两者并重,把做好“经师”和堪为“人师”作为方向与目标,追求教师品格能力与导师品格能力的健全,对后者的自轻或无意识,将导致职业发展的偏颇、局限。
(二)素质提升上的偏向
教师的素质特性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培养、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坚持以专业发展为核心,这是从教必须的一种硬实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提升自己的导师素质,坚持以育人能力发展为主旨,这是一种育人必须的软实力。但现实中,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素质提升上的偏向,他们对提升自身教师素质较看重,上心用劲,而对提升自己导师素质则不在意,任性随意。显然,教师不能成为“知识的巨人”,“思想的矮子”。没有过硬教师素质,难以担当“授业”大任,以其平平,何以造就高素质人才;不重或自轻导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难以“传道解惑”,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道理是相通的。对职场新人来说,应当教师素质与导师素质提升并重,“双重”发展任務并行,尤要重视修炼导师必备素养,展示“德高为范”的人格魅力,这非一日之功,不从入职做起,难以事有所成。
(三)责任担当上的偏向
教师的岗位特性是“一岗双责”,要求高校青年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的要旨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而育人的要义是教化品行,让学生健康成人。只有两个“要旨”的有机结合,两种思想行为深度融合,渗透到教师职业活动的全过程中,才可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但在高校一些高校青年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偏向,他们以为教师的职责只是“教书”,这是“主业”,是“硬任务”,教好书是“真本事”;而对育人,认为只是“副业”“软任务”,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无意顾及。其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内在包含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与任务,因而要着力于“双重”意识的强化,“双重”能力的提高,“双重”职责的担当,“双重”任务的落实,偏向就会影响教师责任的落实。
二、教师“+”导师职业发展的行动方略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融教师与导师角色于一体,养教师意识与导师意识于一同,尽教师责任与导师责任于一职,践教师之道与导师之道为一域,现教师作用与导师作用为一统。因而,在实践中要抓住关键节点,构建起“教师‘+’导师”职业发展的行动方略,重点要做到六个统一。
(一)在关注点上统一
现实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知识的掌握,专业的成长;导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人品,思想的成熟,品德的成长。因而,青年教师要善于把关注学生学业与关注学生人品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能否成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表现怎么样,进步怎么样,思想品德怎么样,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若关注点不统一,往往会导致教师对学生“聚焦”不准,“聚力”不同。
(二)在动机意识上统一
教师的动机意识,主要遵循的是作为教师的心理意愿和思维方式,基本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具有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技能;导师主要遵循的是作为“指导者与引路人”的思想情感与思维方式,基本出发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选准人生道路,创造和体现人生价值。因而,青年教师应善于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的动机意识统一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用引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化作基本的工作指向。动机意识直接关乎结果与效果,动机意识不统一,就不会有相应的作为和采取同一的行动。
(三)在责任履行上统一
实践中,教师责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走进科学和知识的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导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的精神与心灵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因而,青年教师应善于把这两种责任担当统一到工作实践中,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成为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责任履行上不统一是导致教书与育人分离的根源,也是重教书轻育人的病因。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创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