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探索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为例,将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并结合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制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163-01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殊学生群体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帮扶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为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全部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与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及辅导员工作反馈将特殊学生群体划分为六类,制订符合特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界定
高校特殊群体是指在经济、学业、心理、行为、生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群体[1]。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是指在某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如一些学生因为先天或者后天原因,与其他大多数学生相比,某一方面处于劣势,并且呈现出某种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
二、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界定
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及特点“量身定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学生的心理、行为、思维模式及现实问题等多个维度入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三、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实施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特殊學生的问题千差万别,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要想优化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每名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深入挖掘并发挥学生的潜能,建立一对一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实施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划分特殊群体类型,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关注群体信息库
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关注群体信息库,主要记录特殊学生个人信息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帮扶情况,以便在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调整。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帮扶方案
1.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因突发状况致贫的学生,优先给予经济补助并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除给予经济帮扶外,还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由辅导员教师对学生提供心理沟通与辅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2.面向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辅导员抓心理,专业教师抓学习的双管齐下教育模式,为每一名学生选配专业辅导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分析学习困难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面向需要心理干预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主题教育讲座和个别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对于需要心理干预学生,及时建立包括心理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家长三方联动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4.面向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达到预警线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达到预警线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宏观上积极教育引导,微观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分类分析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学生的优点,采取激励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增加其成功体验。
5.面向孤残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孤残学生因为家庭的缺失和身体的残疾,在与其他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所以对孤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师生爱心结对的方式对学生给予帮助,通过温暖教育为学生开展个别化的教学指导与心理关注。
6.因突发状况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的学生
对于因其他突发状况需要给予关注的学生,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突发的事件,特别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制订心理应急预案,以备应对学生突发事件。
(三)定期跟踪反馈特殊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形成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帮扶工作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总结,及时反馈工作效果,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通过与学生本人交流访谈与学生干部反馈信息,时时了解特殊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方案,从而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解决同类特殊学生的问题时,不能只从共性着眼,更要从个性入手,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文.高校辅导员关爱特殊学生群体的要素、途径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71-73.
[2]李福军,施昕强,王平.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3]成云.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差异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9-162.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