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出职业教育要构建“职业教育链”,形成职业预备教育、职业基础教育、职业专业教育的“一条链”教育。同时,定位了中等职业学校属于职业基础教育阶段,阐述了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五条实践途径。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136-01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1]要引导中国的制造业走向“智造”,需要国家、社会形成合力,使“工匠精神”成為导向性的制造策略和产品追求。同时抓住教育这一重要阵地,培育新一代创业者和制造者。
一、形成职业教育链,提升职业教育的延展性
我们不妨学习德国,将中学教育划分为偏重学术型和偏重技术型两类。技术型中学完成职业预备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完成职业基础教育,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完成职业专业教育,以此形成一个具有前后延展性的职业教育链。规划部分初中学校成为职业预备教育学校,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作出定向和分流,做好学生顺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基础教育的衔接工作。学生经过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基础教育后,已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此时学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或者进入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接受职业专业教育,继续深造。
二、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施途径
(一)能工巧匠进课堂
学校可以到大中型企业聘请名师、到民间聘请能工巧匠、到院校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名师、能工巧匠和专家身上具备的敬业、专业的“工匠精神”本身是一部优秀的教材,能够在与学生的接触和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对专业的钻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样感染着学生;他们见多识广,对行业和产业又相当了解,能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些名师和专家还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方式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
(二)定向培养进校园
定向培养模式是学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的捷径。优秀的企业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早就悟出“精品制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因此他们都十分注重“能工巧匠”的打造和聘用,注重产品的精打细磨。学校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一早就认识到优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起点高了,眼界高了,意识形态也就跟上去了。同时,聘请优秀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实习实训、教材选定等,用定向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适应同类企业的优秀毕业生。
(三)课堂教学进企业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岗位的技术人员,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使市场瞬息万变,脱离企业实体和市场实情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过时的、缺乏适应性和技术能力的。职业学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紧跟技术发展。将课堂教学搬进企业,在企业实体中感受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感受优秀技术员工需要的技术高度和专业精神;感受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规范操作;体验整个生产过程和操作流程,从而对本专业有一个整体认识。
(四)分层教育巧分流
真正的教育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实施分层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必然,也是职业教育链的发展要求。学生进入初中,选择学术型中学或技术型中学是第一次分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职业教育后,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第二次分流。根据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2]质量管理的理念,中职学校培养的“工匠”首先应该是“零缺陷”的,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安身立命之根本。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三年制、五年制、“3+3模式”等将学生分流分层培养,将部分优秀学生送入更高学府深造,培养更具专业精神的“能工巧匠”。
(五)课程设置巧分配
“短板理论”是需要前提的。无论是艺术还是技术,当技能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真正体现差距的一定是本人的文化修养。但这一理论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技能达到一定高度”。今天职业学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学生的文化、文学修养。面对这一现状,不少人开始呼吁中职学校要重视文化、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其实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一直处于理想大于现实的尴尬境地。根据当前的中职学校生源现状,技能考工考证合格率达到100%仍然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即使是考工考证合格的学生也只是基础技能,到企业实际操作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至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能考到高级技能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中职生根本不具备出现“短板”的条件。因此,中职生的培养应该定位在“零缺陷”的“工匠”,而不是“能工巧匠”。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可以大胆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而不是忽左忽右,抓了文化荒了专业,抓了专业荒了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力.呼唤工匠精神[J].施工企业管理,2015(5):100.
[2]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1-23.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