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燕娜
摘 要: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专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科体系或课程标准为指导内容,把欣赏模块中的知识技能等教学任务挖掘、分解、重组成一个个音乐教学专题,以专题取代教材中的单元,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逐一掌握每个专题内容,从而更有效、更有深度、更有广度地学习音乐,培养学习音乐的方法,探求音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题式;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欣赏
“中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基本界定,在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教学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可以说,无论是何种价值观,都是与学生的人生相互关联的,我们应从学生的整体生命的幸福发展来把握其价值。学生幸福人生的重要标志就是艺术化的生活。丰子恺曾说:“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这种生而知之的艺术显然是人生的至境,带领学生走向艺术的审美人生是教育的重要职责。
中小学音乐教学就是一种“基础”教学,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学习、工作与生活等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省市区常规性的艺术监测,一周一个课时的中学音乐,老师会仅关注在教材中的作品及相关知识;一周一个课时的音乐,学习的知识技能如没有兴趣的支撑也是会很快被遗忘的;一周仅有一个课时的音乐,如学生课外不去关注与拓展,又怎能和流行音乐争地位?当学生都会快乐地哼唱时下最流行的歌曲,而茫茫然说不清课本中的《欢乐歌》《流水》为何物时,可以说课堂的音乐教学与音乐现实相脱节,处于被学生冷落的状态。学生艺术素养的积淀立足于课堂,立足于经典的熏陶与引领,才是学生发展的综合之路。那么,我们的教材如何去适应现代中学生?音乐教学内容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经典?音乐课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与探索?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实践着一种适应并符合音乐教学诸多功能的教学——专题式。
一、“专题式”教学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专题式”教学,从理论上阐述是指教师以学科体系、课程标准为指导,将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板块,围绕某一个主题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展开一种小而专、小而深、小而广的学习,它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由于教学可以以热点、音乐会、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等展开、进行、深入,所以,它能唤起学生兴趣,捕捉学生的专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欣赏内容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占有四分之三的比例,它具有音乐学科所具有的鲜明、突出的实践性、整体性、社会性、差异性、复合性、階梯性、交叉性。特定的教学方式会构成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依据。初中音乐课堂中“专题式”教学是一种带有研究性的音乐教学,围绕主题进行切入,强调知识点的深度、广度、持续性,既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学习,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引导着学生深入学习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我无数次地解读着课程理念,梳理着教学内容,把学生喜欢的、困惑的、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汇总和整理,挑选出具有典型性的专题进行实践研究,并收获一定的经验与感悟。那么,“专题式”音乐教学在初中音乐欣赏模块中如何有效实践?有何特色?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二、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实践“专题式”教学
1.优化重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是“专题式”音乐教学的必要前提
《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该是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这充分证明了教学内容的定位。重组教学内容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通过重组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来满足求知者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同一主题作品的组合
它能集中体现某种思想感情,使学习者受到渲染体验式教育。如:九年级下可以设计一节“友谊”的专题音乐课,整个过程可以围绕《友谊地久天长》《朋友》《难忘今宵》《二十年后再相会》这些作品开展教学活动,这几部作品既有本单元的,也有14册的,还选了课外的,通过重组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表现热情。第二课时可以延续一节“告别音乐会”,把形式、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给这场音乐会做一次整体的设计部署,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有一个表演是畅想20年后的我们。
(2)同一形式作品的组合
它通过特定的音响,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产生审美层次上的需求。如:人音版九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流行乐风,该单元第一课时可以围绕电声乐设计一节“雅尼与电声乐”,以作品《夜莺》展开,加入雅尼的紫禁城音乐会中的经典片段,剖析雅尼的精神与他的音乐风格特点。第二课时设计一节“电声与古典的碰撞”,有第一课时对电声这种形式的学习与了解后,在第二课时选择电声版的贝多芬《命运》第一乐章,引入交响乐版本《命运》,进行对比赏析,以这样的组合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探索、评价及观点,进而更好地走进交响世界。
(3)不同风格作品的组合
通过比较、鉴别来提高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挖掘、探讨不同风格作品的独特魅力。如:人音版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先将这些单元的音乐作品按照地域、民族、风格、题材等特点进行归纳分类,将三个学年的中外民族音乐部分设计成一个个有联系、可以串联的专题课,贯彻到每个学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层次性、深刻性、探究性。
(4)同一体裁作品的组合
通过多个作品的聆听赏析,更深入感受体验这一体裁作品的音乐特点。如:人音版七年级上有一首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可以以这首作品为重点,挑选一些优秀的波尔卡音乐作品,设计成一节“波尔卡”专题课,从而使学生充满期待地去探索波尔卡这种体裁的特点,为学生能去关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这些高雅艺术活动、了解小约翰·斯特劳斯的音乐风格等奠定基础。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