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东来
[摘 要] 案例着眼于中职生的自我认同、自我提升的心理辅导分析。通过叙事疗法来了解学生的在校故事,发现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并通过叙事技巧逐步给予孩子心理力量,让其看到自己能够往哪个方向来发展自己,获得自信。
[关 键 词] 叙事心理治疗;自我认同;个案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64-02
小珍,今年17岁,是中职学校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她认为自己学生成绩较差,内心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有许多学生与小珍的情况一样,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冲突,导致他们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后要何去何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小珍日益消沉。
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表示,青春期(12~18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自我认同,是通过解析关于“我是谁”“我在哪些方面更具备自己的风格”等一系列与自身环环相扣的困惑,最终得出的见解性结论。自我认同往往从中学阶段开始,在这个阶段会有许多学生和小珍一样,开始寻找人生目标与生活意义,而能否选择并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是自我认同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我看来,教师仅仅能帮助小珍端正心态,与她一起寻找并开发她的亮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小珍也不例外,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小珍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她有明确的目标自信地走上社会道路。作为辅导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倾听和关注,我特别关注她过去的、正面的生活经验,采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让她说出来,并且加以适当的总结。于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和小珍进行了一次谈话。
小珍告诉我说:“老师,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我跟她说:“那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呢?”小珍摇摇头:“我不知道。”“那你有受到过老师或者同学的表扬吗?”小珍想想之后缓缓点头。我接着问:“他们是怎么表扬你的呢?”小珍含蓄地笑了笑说:“他们说我做事情很认真。”我又问道:“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珍回答说:“就是上次的‘技能节’(小发明、小制作、小科技论文)展览活动。”我笑了笑,跟小珍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让小珍具体讲一讲。这时,小珍变得兴奋起来,神采奕奕地跟我讲述事情的经过:“上次学校组织市技能节,当时我们班参赛人数较少,而我又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去报名了。其实我的作品也很简单,就是我帮妈妈晾衣服的时候想出来的一个可以调节的晾衣架,结果在技能节展览的时候得了全校二等奖。”
听完事情的经过,我笑着称赞小珍说:“真不简单,你挺厉害得嘛!”小珍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平时瞎摆弄而已。”我问她:“通过这件事,你不觉得你有一些天分?”小珍说道:“我……好像还有一些动手能力。”我点了点头:“那你能告诉我过去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经历呢?”小珍说:“老师,我在想,我好像的确有些动手的能力,我妈妈也说,我的手挺巧的。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街,看到一件款式挺漂亮的衣服,我嫌贵就没有买,回来之后我把原来的样式修改后画下来交给裁缝师做,结果我妈妈说比商店里的那件还要漂亮!”
我对小珍说:“老师都没有想到你有这样的本事呢!你真能干!”小珍问我:“老师,这个能力有用吗?”我说:“当然有用了。你的动手能力挺强,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小珍非常高兴并向我咨询她的能力适合做什么职业,我和小珍就她提的这个问题做了讨论,或许对她来说,这次讨论能够让她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后面的一次辅导中,我对小珍进行了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测试的结果显示小珍性格温顺,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但是有恒心,细心周到,也比较有责任心,而且也有较好的创造能力。我将测试结果告诉小珍,并跟她说,认清自己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克服性格当中的缺陷,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后来我从小珍的班主任那儿得知,她在班级里表现不错,学习成绩提高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最近她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市手工制作的比赛。
焦虑与迷茫是中职生在高中这个年龄阶段的一种表现,他们都面临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无法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所以,,我在辅导时尽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隐藏的东西,比如他们的优点、特长以及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因为情绪或认知的问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闪光点。此个案我用了类似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特别是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回忆,让学生对自己内在的经验有所觉察,从而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学生从“不知”到“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我觉察,并不是辅导老师所能强加的。叙事疗法在这个认知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指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求助者找出生命中的遗漏片段,以唤起求助者改变内在的力量的过程。而叙事心理治疗测试则是从研究当事人的生活故事,来发现当事人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并引导当事人做出的自我改变。叙事疗法认为,人类的经历是充满了“意义”的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在叙事心理治疗中,辅导老师应该只引导来访者说出他的经历中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在辅导过程中唤起来访者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而不是直接给予建议。
中职生在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过程中,已经开始从单纯依靠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料往依靠自己主动探寻的方向转变。辅导老师需要做的是为了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从这里获取的信息与评价更能让学生接受和内化。总的来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他的经历故事,因为通过故事你可以了解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成为今天的他,他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他。故事意味着自我的统一与整合。对于自我同一性经常处于混乱状态的高中生而言,自身经历的回忆和延续可以为他们建构过去、发现自我、体验现在、规划将来提供新的途径,并能够让他的人格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得到整合。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通常每个人的欲望或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对物质、金钱、成就及尊重等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势必会对现状与未来进行谨慎评估核计,包括“我的人生方向與目标是什么”“我的理想与抱负是什么”“我未来要做什么”等。
那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和生涯规划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人一种“知道自己去什么地方的感觉”。埃里克森对这一阶段的描述最具有特色:“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发展的人将会出现‘同一性危机’”。自我同一性的实现能够更好地帮助中职学生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而生涯规划是为了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今后工作有合理的设想、安排与计划,两者相辅相成。
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中职生来说,生涯规划说到底是一个准备选择和进行选择的问题。人生的真谛就是一生都在不停地改变,都在不断地选择。选择也是一个充满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将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相结合,把过去的经历故事、现在正发生的生命故事和未来生命故事的勾画紧密地联系起来,冷静地评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性向,认清自己的价值观,明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说,认清真实而统合的自我。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对高中生的发展起到激励和定向的重要作用,帮助中职学生走上理想的人生规划道路。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案辅导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11334.html